第190章 李治看史(第3頁)
聽到這番讚譽,李治的表情這才稍稍恢復正常,耐著性子繼續看了下去。
可看著看著,李治臉色變了。
先是永徽二年,李治主動抱怨:“朕開獻書之路,冀有意見可錄,將擢用之。比者上疏雖多,而遂無可採者。”
再然後,視頻裡又提及了永徽五年的例子。
幾乎相同的意思,同樣是李治的抱怨:“頃在先帝左右,見五品以上論事,或仗下面陳,或退上封事,終日不絕;豈今日獨無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
這兩段話,表面上不同,但都是在說一個問題。
李治苦惱於無人對他上奏,或者說有人給他上書,但往往都言之無物,讓李治無從採用。
他還拿了李世民之時的情況來對比。
李世民在時,和五品以上的官員議事,臣子有直接上書皇帝面陳其事的,也有私下裡給皇帝上書的,但不管是什麼方式,李世民案頭總是少不了官員的文書。
可在李治這裡,難道就他這一朝,國家天下太平,沒有事端嗎?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可既然不可能,那為啥沒人上書呢?
年輕的皇帝很是苦惱。
這令現在的李治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雖然這會兒他並未被冊立為儲君,但也上過早朝,親眼見過李世民處理政務。
確實和視頻裡說的差不多。
看著視頻裡引用的史料,還有彈幕上不斷飄過的白字,李治臉色難看。
“李治該挑一個正月,去理個頭。”
“李林甫: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眾正盈朝,天子只需垂拱而治,哈哈哈哈哈!”
李林甫是誰他不知道,但野無遺賢這四個字他還是看得懂的。
可結合之前視頻開頭說的,起碼自己繼位後,國家還有所謂的西突厥為患西域,東方更是有高句麗這個中原宿敵。
天下本是多事之秋,緣何稱得上野無遺賢?
至於彈幕上零星飄過的幾個“小媽”、“武后”、“阿武”之類的彈幕,李治則壓根不敢往深處去想,只能暫且逃避。
畢竟哪怕是古代人,也知道“媽”這個字代表的含義。
“阿兄!我舅舅,我舅舅他要造反?”李治有些失神。
不像他的妹妹小兕子李明達,李治對於母親的印象,還是很深的。
那是一個慈愛、明理、又有些嚴格的形象。
母親長孫氏去世後,不僅父親李世民悲痛欲絕,他也是連日痛哭流涕,悲傷不已。
時間一久,在父親的影響下,對於長孫無忌這個舅舅,李治更多了幾分親切。
可他萬沒想到,自己繼位後,身負託孤重任的舅舅,竟然能給自己來上一個“野無遺賢”。
身為外戚,把持朝綱,他想幹什麼?
不由得李治不多想,畢竟上一個以外戚身份篡位的皇帝,可是隻用了九個月就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壯舉。
史稱,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青史不遠,李治又怎能不心生警惕,長孫家可同樣也是關隴出身,世家高門。
若是有心謀逆,想找同黨,那是一點都不難的。
李放坐近了些,搖頭安撫道:“要說你舅舅想造反,那八成是不對的。”
聽到這,李治鬆了口氣。
但李放話風一轉:“可若說他真的一心為公,那就更不對了。怎麼說呢......”
李放沉吟了下,忽的想起一個詞來:“對了!他更多是‘孩視天子’。你在他眼裡,一直就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孩子,哪裡會懂什麼治國?還不如都交給他呢。”
說完,李放一拍手掌:“對,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李治表情有些陰沉,縱然舅舅沒有異心,讓他心裡稍稍安定了些,可“孩視天子”就又讓李治心生不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