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榴蓮 作品
第402章 老朱一錘定音,讓皇太孫負責稅收(第3頁)
大明王朝後來的衰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廷難以有效收取稅賦。
國家疆域遼闊,可真正能夠徵稅的土地卻寥寥無幾。
再加上夏稅,秋稅以及各種額外稅項的徵收過程中,各級官員層層盤剝,最後戶部國庫中的錢糧,自然就少得可憐了。
活在世間,百姓沒錢更是日子難過。
國庫空虛,天下便易生亂。
吃飯穿衣,兵馬糧草,衙門開銷,災年救濟,樁樁件件都離不開稅收支撐。
若能掌控一個相對自主且強有力的稅署,只要皇帝確保其廉潔並接受適當監督,大明的稅收就能源源不絕,穩定國本。
這比沿用眼下這套繁瑣低效的稅收體系有效得多。
關鍵在於,得讓稅署不變成腐敗溫床,不欺上瞞下,剝削民間,這樣改革才更有力量。
而這,正是朝堂上下靜默無聲的深層原因。
對官員來說,往往偏好把事情複雜化。
從京城到州縣,事情越複雜,程序越多,他們的手腳就越活絡,能在無數環節中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縫隙,撈取油水。
可新提出的稅吏稅署制度,卻把複雜的徵稅流程大大簡化,變成了地方稅吏和應天稅署直接對接。
流程一目瞭然,權責清晰。
這樣一來,想在其中做手腳就難上加難了。
不少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正熱火朝天地推進的攤丁入畝等改革舉措。
等大明所有田地賦稅都塵埃落定後,稅務官員只需按著名冊,上門收稅就成。
遇到災年,遵照皇上的救濟命令,減去該免的稅。
鬱新本來就不太插手部裡的事務,這會兒更是覺得自己快成個閒人了。
身為文官領袖的吏部尚書詹徽,十分為難。
同僚們打的什麼算盤,他心裡明白,但皇上金口一開,他又豈敢不從?
思來想去,詹徽終究還是開了口:“請問皇上,關於遷徙直隸百姓至交趾一事,您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