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榴蓮 作品
第201章 哪有君為臣子鋪路的(第2頁)
朱允熥進一步說明:“曹國公雖然缺乏戰場指揮經驗,但在人際交往、待人接物上無懈可擊。當前我大明軍隊進入倭國,旨在穩定時局,為國家開拓財源。”
“曹國公擅長調和各方關係,能在倭國南北朝之間遊刃有餘,恰如其分。”
鑑於大明目前無法同時在兩條戰線上作戰,更難以持續跨海派遣大軍,開展遠離本土的遠征。
促使倭國南北朝相互制衡,維持分裂狀態,才是最為符合大明利益的策略。
朱元璋對此表示贊同:“李景隆確實是合適的人選,而5000餘人的軍隊入駐倭國,只需再為他配置一名得力副將,便無憂矣。”
這5000餘人的規模,是朱允熥精心計算後,朝廷目前能夠承擔的最大出兵量。
並非朝廷缺少兵馬,而是跨越海洋到達倭國,通過山東及李氏朝鮮所能運輸的物資,僅夠維持這樣規模部隊的需求。
朱允熥接著說:“這5000兵馬足以令倭國北朝心生忌憚,確保我國在倭國的利益不受侵犯。”
“至於開採銀礦,還需工部組織工匠,並與李氏朝鮮協調,招募百姓前往倭國工作。”
朱元璋在心中默默盤算了一番,轉而詢問:“關於李景隆的副手人選,你心中可有考慮?”
朱允熥緊鎖眉頭,沉思少頃,“在孫子看來,鶴慶侯張翼足以擔當重任。”
朱元璋臉上綻開滿意的微笑,“張翼自小隨父從軍,與咱家一起從鳳陽的戰火中闖蕩過來。戰場上,他勇猛無畏,更難得的是治軍穩健。有他坐鎮,軍中定能穩如磐石。”
朱允熥笑著回應:“孫子也正是這樣考慮的,因此心中屬意張翼。”
朱元璋笑了兩聲:“眼光越來越毒辣了嘛。再談談,朝中還有誰入了你的法眼,能派去倭國的?”
朱元璋一句話,說中朱允熥心中未言之語。
朱允熥略顯尷尬地笑了,猶豫地說:“孫兒想推薦鐵鉉,前往倭國。”
禮部裡,鐵鉉可是他心中兵部尚書的理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