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榴蓮 作品

第179章 驛站人手不夠,就讓老兵補上(第3頁)

 朱元璋眼中閃過期待,連忙催促道:“你說來聽聽,要是可行,爺爺讓你放手去幹,絕不能讓為國流血的將士心寒。” 

 朱允熥應聲點

頭,“允熥以為,朝廷的撫卹銀兩雖能勉強維持將士家庭的溫飽,卻也算不上寬裕。” 

 “藉此驛站改革的良機,不如挑選出那些因傷無法務農,或是撫卹金難以支撐全家生計的將士,安排他們到驛站工作。” 

 “即使無法親自傳送信件,也可負責驛站內的文書記錄、居室整飭,或是倉庫的盤點管理工作。” 

 朱元璋用力一點頭,眼裡滿是對這主意的贊同。 

 朱允熥接著說。 

 “運通想,這次驛站改革,平日賣郵票這些小買賣,就集中在應天或者各州府的大城裡搞。國家自然是要大頭,但也得分點甜頭給驛站裡辛苦的吏目們。” 

 “這麼一來,朝廷安排退伍軍士到驛站當吏目,也不怕沒錢發銀錢了。” 

 “還可以根據各個驛站每個月收發信件多少、招待過往旅客和商人住宿、存貨的情況,額外給些獎勵。” 

 “這樣一來,原來的吏目和新來的軍士兄弟們,腰包又能鼓一些,養家餬口更寬裕了。” 

 這念頭,是朱允熥腦子裡靈光一閃想到的。 

 現在提出來,對朱元璋和詹徽這些高官來說,是解決驛站人手不足、怎麼更好地照顧傷殘老兵的好法子。 

 可對朱允熥而言,這更是一次嘗試,試試看能不能更深層次地改革朝政,怎樣更好地照顧那些在前線為大明朝拼命的士兵。 

 跟朝中官員比起來,大明朝最多的其實是那些沒正式官位,卻在衙門裡忙活的吏目。 

 這些人多是地方上有頭有臉家族的子弟,要麼就是考不上功名的老書生。 

 時間一長,地方上就形成了這麼個怪現象。 

 明明有朝廷正式任命的州府長官,但真要辦事,還得靠衙門裡那些老吏目,還有他們背後家族的助力,事情才能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