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165章 李泰:可以和解嗎?

 第165章 李泰:可以和解嗎?

 五月十五的大朝會,當皇帝陛下容光煥發地虎踞龍榻上時,群臣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那位氣吞萬里山河的天策上將,又回來了。

 李世民雖然兩鬢有些白髮,臉龐有些瘦削,肚子也有些餓。

 但頭不疼了,手不麻了,做什麼都有勁兒了。

 更讓他喜出望外的是,連腦子都清晰了很多。

 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的巔峰狀態。

 “李明那廝的諫言,居然真的起了奇效!”

 李世民感到非常神奇。

 其實三高問題,只要管住嘴、邁開腿,改變不良作息,很快就能緩解。

 李明當年割痔瘡,住過兩三天院,飲食由醫院食堂調理,血壓血糖血脂刷刷往下降。

 但在唐朝人眼中,這不亞於神蹟。

 雖然最後李世民沒有真的把李世績或程知節撥給遼東軍鎮,但也沒把李明的客套話當真。

 還是賞賜了大筆金銀布帛。

 都被李明打包發往遼東,作為一季度遼東“勞動競賽”一等獎得主的獎勵——

 順帶一提,李明把勞模那一套榮譽機制也照搬到了遼東。

 耕田、養家畜家禽、鍛造、採礦、酒肆端盤子……各行各業都能評選勞動模範,給予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鼓勵群眾投入到火熱的建設中去。

 而且每份獎品都有李明的親筆簽名。

 雖然是皇帝出資贊助的,但在天高皇帝遠的遼東,李明委員長才是大家心中唯一的太陽。

 “……如今遼東人安居樂業,作物豐收,礦產富足,不但自己取用不盡,還能向周邊輸出。

 “臣以為,時機已經成熟,遼東不必再施行權宜之計,應儘快將其納入國家稅收體系之內。”

 長孫無忌率先對李明開炮。

 雖然說的都是好話,但他的意思也很明顯:

 朝廷應該取消對遼東的稅收優惠,向其收取地方應繳納的那部分稅賦了。

 “臣附議。”一片附議聲。

 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士廉比他更進一步:

 “聽聞遼東軍鎮還堂而皇之地向高句麗售賣鐵器。

 “此乃資敵之舉,希望陛下早日收回對遼東銅鐵礦產的管制!”

 家裡被硬插了一個後生,他倆屬實是被刺激到了,不遺餘力地攻擊著李明。

 “臣附議。”又是一片附議聲。

 二流朝堂搞黨爭,一流朝堂玩治國,頂流朝堂兩手抓。

 貞觀的朝堂就是這般畫風,朝政當然要抓,黨爭也要兼顧。

 而攻擊李明在遼東的政策,就能起到“我全都要”的作用。

 因為對大唐這個整體來說,遼東實在是個異數。

 熨平其稜角,利用其資財,將其納入到大唐的正軌上,對江山社稷和遼東以外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條利國利民的善政。

 “諸位愛卿所言極是。”

 李世民起了個頭,話鋒一轉:

 “只是遼東有其民情在此,土地貧瘠,苦寒不毛。

 “雖然偶爾豐收,但在荒蕪年月,民眾不得不啃草為食。

 “所以,諸位愛卿的主意,暫且放一放,權宜之計不可貿然收回。”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總覺得陛下的這番說辭似曾相識。

 這不就是“遼民草”的變體嗎?

 得,皇帝都引用遼東節度使的“明言明語”了。

 大臣們意識到,在“遼東”這個核心問題上攻擊李明是痴心妄想,只得作罷。

 接著便是日常奏對。

 和剛才的議題一樣,在平穩的國事討論下,暗藏著四股洶湧的暗流。

 大臣又不是傻子,早就看出了四子打擂臺爭儲的格局。

 該站隊的站隊,該中立的中立,該裝傻待價而沽的繼續裝傻等拉攏。

 搞不清形式的真傻子是不存在的。

 從局面上,李承乾仍然頂著“太子”的名號,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因此勢力仍然最盛。

 而以岑文本、劉洎等為首的廣大清流名士,以及曾經的邊緣太子黨,則站在了魏王李泰這一邊——

 要不是陛下這番操作把一切都明牌了,他們本來還能繼續掩蓋一下立場的。

 至於李明和李治兩小隻,聲勢相比兩位大哥明顯弱了幾分。

 雖然他們黨羽的個人實力很強,房玄齡、長孫無忌是朝廷文臣的兩根支柱。

 但他倆還缺少廣大其他官僚的支持。

 通俗點說,就是缺填線的兵。

 雖然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在朝廷深耕多年,枝繁葉茂,各自聚攏了一批官員在他倆旗下。

 但貞觀時期的所謂“朋黨”,並沒有後世那麼惡劣,並沒有形成行動一致、進退有序的攻守同盟。

 在儲君這個重大議題上,兩人麾下的官員仍然各自保留了自己的意見。

 所謂“我黨魁的黨魁不是我的黨魁”,還是得兩位殿下親自來爭取他們的人心。

 畢竟連皇帝都不一定能讓大臣們滿意自己的儲君人選。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又如何能強迫他們手下的官員認同各自的儲君人選呢?

 這就導致了一個奇妙的現象。

 在某些議題上,兩位支柱一呼百應;而在另一些議題上,卻又曲高和寡了。

 其實從本質上看,他倆只是地位高一點、資格老一點的文官。

 整個朝廷,還是陛下的。

 這也是一個健康的朝廷應該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