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鬧得歡?拉清單。(第2頁)
看來,就算是軍政府也好過地主買辦啊。
“營州最初的戶口為一千餘戶、五千餘人。改為直屬後,重新核定的戶口為三千五百餘戶,一萬五千餘人。”
韋待價在車裡隨口介紹著情況。
當然也就是隨口一說,大家都沒拿這資料當真。
論基層治理,他們也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等到接管此地的民政之後,少不得組織吏員、上山下鄉,一個一個地重新數一遍人頭。
…………
臨到柳城縣的城門口時,李明遠遠望見了一長串跪迎的營州官員。
他裝作沒看見,直到馬車駛近了,才假作吃驚道:
“張儉都督?哎呀哎呀折煞我也,快快請起。”
當然只是嘴上客氣,身體是一點也懶得動彈。
沒辦法,有威望就是能為所欲為。
“殿下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慚愧之至!您的駕臨有如撥雲睹日、蓬蓽生輝……”
張儉長跪不起,恭恭敬敬地背誦著天花亂墜的華麗辭藻。
一通吹牛皮後,還準備了三牲五果,準備在城門口的臨時祭臺上祭祀天地,像迎菩薩一樣把李明迎進城裡。
李明覺得有點麻煩,淡淡地搖搖手指:
“不要浪費時間。”
“遵命!”
張儉如奉聖旨,立刻向下屬揮手:
“撤走!別擋殿下的道,恭迎殿下入城!”
軍人就是軍人,都督府折騰了幾天的祭臺,李明一句話,說撤就撤,絕對沒有半句怨言。
而且在名為“戰爭光環”的濾鏡下,他們反而覺得,李明殿下這是愛惜民力的表現,是善政啊!
柳城縣,與大唐內地的其他縣市並無不同。
裡坊、市場、宵禁,一應俱全。
唐朝在營州的羈縻政策,是在縣城中實行唐制、鄉間由土司酋長自治。
所以柳城縣也可以說是大唐最邊緣的州縣了。
馬車一路駛向都督府,路上不斷有百姓自發地簞食壺漿,喜迎節度使蒞臨他忠實的柳城。
有漢人,也有裝束各異的胡人。
高句麗軍隊可不管你是哪族人,都是照殺不誤的。
營州與平州相鄰,所以對那邊的消息比較靈通。
他們知道,高句麗的那群人類群猩們,在隔壁平州土地上,到底幹了那些“望之不似人”的事兒。
“燒殺搶掠”在史書上只是輕飄飄四個字。
但對當時的普通百姓來說,那就是天塌了。
毫不誇張地說,這位李明殿下,就是遼東兩州每一位百姓的救命恩人啊!
而且這位小恩公還救人救到底,略施手段,便養活了無數貧民。
本來這些人,是決計撐不過這個冬天的。
這幾個月裡,營州百姓們一直瞻仰著李明殿下的赫赫大名。
而現如今,這位救苦救難的小菩薩親自駕臨,要把佛光播撒到營州了!
他們如何能不歡欣雀躍?
老百姓都是很單純的,誰給他們一條活路、給口飽飯吃,他們就跟誰走。
“如何?我堅持不向朝廷求助、憑自己的力量抵抗敵人的戰略,是正確的吧?”
李明微笑著對同伴們說道。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八字真言誠不我欺。
如果他一開始就搖人,靠抱老父親的大腿才打退高句麗。他在遼東基本盤的聲望,絕對達不到如此的高度。
這樣的話,以後推行“一些”政策就會遭遇極大的阻力。
從而進一步影響他後續的戰略佈局……
“殿下真是……藝高人膽大,兵行險著啊。”韋待價苦笑道。
他們雖然陪著李明一路走來,但對這位小領導硬憋著不向皇帝求救這一頭鐵舉動,也一直不太理解。
現如今,他們總算懂了。
從最開始,這位胡來的小殿下,就在策劃著以“唯一救世主”的姿態登場啊!
雖然風險巨大,但收益無疑更為豐厚。
現在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殿下有此般聲望,我們做起事情來就會更得心應手。”侯君集客觀地評價道。
兩大兩小、一共四位十四黨元老,一齊點頭稱是。
尉遲循毓閃爍著清澈而愚蠢的大眼睛,總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明哥,那我們下一步到底該怎麼做?”
李明收回視線,望向窗外激動而清瘦的行人們,表情漸漸嚴肅起來。
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威望既是動力,也可以變成包袱。
自己拉高了營州人對他的期望,如果讓他們失望了,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那反噬也是極其嚴重的。
粉絲脫坑回踩最可怕。
李明手指彈著車窗窗臺,緩緩道:
“營州與平州不同,平州急不得,營州拖不得。
“菩薩心腸,霹靂手段。”
這話尉遲循毓聽懂了,重重點頭。
…………
“營州約四成是漢人,六成為胡人,包括契丹、羌、扶余、靺鞨、室韋等土著,以及不少粟末商人及其後裔。”
都督府中,張儉向李明彙報著營州的詳細情況。
按理說,遼東軍鎮和都督府,作為兩個互不隸屬的機構,張儉完全不用像下級那樣,仔仔細細地一一彙報。
張儉一開始也是這麼打算的,將一倉庫一倉庫的民政資料一交了事,順便挖幾個坑埋幾個雷,躲在旁邊看好戲。
當然,在李明殿下一戰立威以後,現在給老張一萬個膽子也不敢耍這種伎倆了。
明哥讓往東,他稍微偏一點都是絕對不忠誠好吧。
張儉身邊,副手薛仁貴侍立一旁,學著其他將領閃爍著星星眼,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特別的態度。
而李明也假裝和他只是普通的共事關係,一開始禮節性地點個頭後,就與他沒有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