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2頁)

 “節度使以皇子之貴,被懷疑為反;而平州土豪劣紳慕容燕,乃是前朝餘孽,魚肉鄉里、擁兵自重、殺死刺史,卻被以為是忠。”

 長孫延繼續告著御狀:

 “黑白顛倒,此二不佳也!”

 李世民聽著長孫延的控訴,手指一下一下地點著扶手。

 這第二句話提醒了他,讓他意識到了這段時間朝堂爭論的盲點——

 慕容燕,在大臣們的嘴裡消失了。

 是有人在故意把爭論的節奏往李明頭上帶,卻淡化了慕容燕的作用。

 明明這個關鍵角色的疑點更多、與高句麗勾結的動機也更足……

 “第三不佳,莫過於此時此刻……”

 長孫延長嘆一口氣,眼前浮現出了殘疾的戰士、不得不代替年輕人辛勤勞作的老人婦孺、以及讓人窒息的高句麗大軍,緩慢而堅定地說:

 “節度使率領平州軍民,眾志成城,以貧瘠之力,抵抗著高句麗的舉國入侵,為大唐拖延遲滯敵十五萬大軍數月之久。

 “然而,朝廷非但不施以援手、坐視遼東淪陷,甚至認為平州軍民投降蠻國,苟且偷生。

 “更有甚者,還有心術不正之徒,甚至汙衊節度使裡通高句麗,將反賊慕容燕的罪責歸到大唐頭號大忠臣的頭上,簡直荒謬!

 “此等奇談怪論,無異於與敵國沆瀣一氣,望陛下明鑑!”

 呼……李世民暢快地吐出一口氣,一掃心頭的陰霾,瞥了一眼座下的群臣。

 踏馬的,要不是這群蟲豸的干擾,朕怎麼會懷疑自己的兒子造反?

 朕素來教子有方,皇子們互相之間或許有一點小嫌隙,但絕對都是愛朕的,不可能造朕的反的!

 但旋即,一陣巨大的擔憂和疑惑又湧上了他的心頭——

 他的好大兒、大唐頭號大忠臣李明,正陷入了敵國十五萬人的重重包圍!

 “他為什麼獨獨派你回長安,他為什麼不帶著你們一起突圍回來?”李世民不解地問。

 長孫延對這個問題感到古怪:

 “敵軍壓境,主帥豈能擅離?”

 既頭鐵又莽撞,確實是那混不吝的行事風格……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對群臣道:

 “平州的現狀如此,諸位愛卿,如何應對?”

 被平州傳來的最新情報打臉,大臣們面不改色心不跳。

 岑文本淡定上奏:

 “回陛下,此等荒誕之言,不值一駁。若隨意聽信,影響了大軍的進程,那才是禍事了。”

 長孫延輕哼一聲。

 李世民不怒不喜:

 “岑侍郎但批駁無妨。”

 岑文本慢條斯理道:

 “首先,平州戶籍人口,不過三千一百餘戶、二萬五千餘口。扣除老人婦孺,能參軍的才幾個人?

 “這點微薄的力量,怎麼可能擋得住十五萬敵人?”

 此話在理,即使是原本對李明沒有意見的中立派,此時也紛紛附議。

 “節度使麾下不願親自回朝,怕是自知理虧,無顏面對此般質疑吧。”有人大聲

地交頭接耳,引來眾人鬨笑。

 面對衣冠禽獸們的揶揄,長孫延立刻氣得紅溫了。

 朝廷上不是輸出情緒的地方,冷靜……他回憶著李明的告誡,強行平靜下來,聲音有些顫抖地說:

 “看來,袞袞諸公對遼東的實際情況是一點也不瞭解啊。

 “如此無知,也難怪所作的決策會荒腔走板。”被小小少年噴了一臉,岑文本毫不懊惱,只是報以輕蔑的微笑。

 長孫延看著他,也逐漸勾勒嘴角,回以一個微笑,道:

 “草民隨身行囊帶了幾本冊子,還望陛下准許我當堂展示,讓諸位閣老一觀。”

 李世民大手一揮:“呈上!”

 很快,宦官將一摞冊子堆疊在龍榻之前。

 一看標題,李世民的眉頭頓時擰緊:

 “平州戶籍?這麼多?!”

 朝堂頓時一片驚疑之聲,諸公竊竊私語。

 三千餘戶的下等州,戶籍怎麼會有這麼多冊?

 李世民隨手抄起一本,眉頭擰得更緊了。

 戶籍冊子裡,全是蠅頭小楷。

 所記錄的戶籍信息從姓名、住址,到所分配田地的地點和麵積等等,鉅細靡遺。

 這樣的信息密密麻麻,足足寫滿了幾十冊。

 如此繁瑣而細緻的工作,難以想象平州的基層官吏為此做了多少努力。

 “這一共是……”

 “一萬五千三百餘戶,十一萬四千餘人。”長孫延一字一句道:

 “全是逐一記錄、有據可查的百姓。”

 這麼詳細的記錄,幾乎不可能是假的。

 “可,可……”連李世民也一時有些語塞。

 平州居然藏了這麼多人口?!

 那營州也……

 “遼東節度使重新丈量平州土地、編纂戶籍,發現土地高度集中,逃戶現象極其嚴重。”

 長孫延十分嚴肅:

 “毫不誇張地說,均田制和租庸調在平州已經名存實亡。

 “這也是為什麼節度使另起爐灶,採取了另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並非反叛,而是因地制宜的改良之策,這一切皆是為了大唐的長治久安。”

 這下說通了,李明的種種行為全部說通了。

 李世民心裡壓著的石頭,一下子全部無影無蹤,他頓時感到呼吸前所未有的順暢。

 “遼東節度使深入當地,沒有人比他更懂遼東。

 “只是可惜,朝廷似乎對平州的實際情況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