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3頁)

 那些蟲豸遲早要拖他對抗高句麗的後腿。

 到時候真就山賊殉國門、叛臣死社稷了。

 光一個幽州刺史的分量,還嫌不夠……

 “殿下!”

 侯君集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工作的時候要稱職務……看著侯君集的臉色,李明也沒有心情和他打趣。

 “怎麼了?”

 “可惡,那群鼠輩!”侯君集恨恨地翻身下馬:

 “我們追逐撤退的敵軍,一路追至高句麗境內,撞上了層層疊疊的地堡。

 “我們攻不進去,只能放那夥敗軍撤走了!”

 到手的首級和俘虜就這麼溜走了,他心痛得難以呼吸。

 李明也不由得咂了咂嘴,覺得這事情非常棘手。

 有地堡託底,不用擔心我們反攻包抄,那高句麗人豈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當我的平州是公共廁所嗎?!

 戰術上雖然佔盡優勢,但戰略上的被動態勢仍然沒有改變。

 崔民乾的到來給他提了個醒。

 不另闢蹊徑結束戰爭,這場仗就沒完沒了了……

 “明哥!”

 長孫延騎著馬,風塵僕僕地從營州回來,搖頭對李明報告道:

 “不行,營州都督府被高句麗圍得死死的,無法再向平州增調援軍了。”

 李明對這結果並不感到意外:

 “十五萬人泰山壓頂,張儉能保住營州無恙、守住平州的東部、避免我們兩面受敵,便是大功一件了。”

 他一邊安慰著灰心喪氣的長孫延,一邊攙扶他下馬。

 赫然發現,長孫老弟的背上插了一根箭頭!

 “我去!你……”

 “哦?還落下一根?”

 長孫延無所謂地拔下箭頭。

 幸好,他穿著厚實的毛皮大衣和甲冑,並沒有受傷。

 “營州的情況,已經這麼嚴峻了?”李明憂心忡忡。

 長孫延點頭道:

 “高句麗將營州圍得如鐵桶一般,遠甚於平州。

 “信使出去一個死一個,營州的通信已經被徹底切斷,有一段時日沒有和朝廷通信了。

 “我也是命好,幸得薛萬徹將軍的接應,才能豎著回來見大家,否則就得躺著回來咯,哈哈哈!”

 平靜地說出了驚險的事實。

 李明心裡咯噔。

 不但是因為自己的首席秘書差點遭遇不測。

 更是因為,郵驛被封鎖,意味著朝廷得不到任何官方的、他們可以信任的戰報。

 意味著,在幽州刺史的信箋到達前,長安那邊甚至還不知道他李明正在和高句麗打得如火如荼!

 “信息,信息,遼東離關中也太特麼遠了……”李明也終於體會到了邊遠地區難以統治的痛苦。

 以他對李世民的瞭解,不用他寫信求援,那位暴脾氣的天可汗肯定也已經派兵過來了。

 問題就在於,這支部隊是隻打高句麗,還是連同赤巾軍一起收拾。

 如果是後者,那就大水衝了龍王廟了。

 甚至存在一種荒誕的可能——在他費勁千辛萬苦擺平高句麗、拱衛了大唐以後,反而遭受朝廷一記遲來的重拳!

 必須雙管齊下,一邊做淵蓋蘇文的工作,一邊做李世民的工作,儘快將事情的原委辯解清楚!

 而這份艱鉅的任務,單憑幽州刺史的書信,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完成。

 因為朝廷對崔民乾的信任還不及外戚張儉。

 連張儉對李明的辯護都能被那些衣冠禽獸們懷疑。

 身為決策圈邊緣的河北士族、又剛被陛下襬了一道的崔民幹,他的面子能有多大呢?

 李明意識到,自己亟需一個信使。

 一個面子夠大、能讓各方都信服的信使,當著皇帝、當著朝廷文武百官面,將平州之事的肇因、經過和現狀,詳詳細細地解釋清楚。

 而這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李明的身邊,還恰好有一個。

 有且僅有一個。

 政敵的親孫子,李明的好哥們,從頭至尾參與平州之事

、對來龍去脈瞭如指掌的人。

 “長孫延。”李明平靜地說。

 長孫延不由得深吸一口氣,下意識地挺直了身體:

 “明哥有什麼吩咐?”

 李明緩緩道:

 “可能得麻煩你,跑一趟長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