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明弟,姐給你寄了點土特產
第140章 明弟,姐給你寄了點土特產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論他們吹得天花亂墜,平州還是這般蕭條景色,甚至比之前更渺無人跡。
“嘖,真不地道。”
幽州刺史崔民幹,奉旨乘馬車進入平州,一路沿著官道,瀏覽著隔壁鄰居的景色。
官道兩旁,人蹤絕跡。
連日常維護道路、傳遞信箋的吏員也不見一個。
彷彿方圓數百里,就只有他們這幾個幽州來的活人。
這位刺史的車隊,守衛、扈從、連同幾車幾車的行李,綿延數里,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但崔民乾坐在龐大的隊伍正中,仍然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崔民幹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所出身的博陵崔氏第二房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姓,被天下推崇為“士族之冠”。
高士廉、韋挺主編的第一版《氏族志》,就是被李世民打回重做的那一版,將崔民幹家族列為第一等,力壓老李家以及其他名門望族。
然後,在第二版《氏族志》裡,就被有形的大手硬壓到第三等了。
這對崔民幹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從此對朝廷心懷不滿。
即使加封他為幽州刺史、上柱國、博陵郡開國公也哄不好的那種。
“隴西田舍郎太不地道了,利用我安撫河北士族時,左一個崔公右一個崔柱國。
“不用時,便一腳踹到這兵荒馬亂、荒無人煙之地,替他兒子擦屁股。”
崔民幹一生平平穩穩,這是他平生第一次“隻身”犯險,心裡難免會犯嘀咕。
春江水暖鴨先知,自從平州亂起來以後,最慌的就數他這個西邊鄰居幽州的父母官了。
因為東邊的營州有個都督府,本身就是蠻族居多的羈縻州,整天不是在掀人頭蓋骨、就是在琢磨著怎麼掀人頭蓋骨,所以同事張儉的心態穩得一批。
但幽州的爺就不一樣了。
平州一亂起來,那些臭外地的上幽州要飯來了該怎麼辦?
所幸,在赤巾賊鬧將起來以後,東北方向並沒有什麼流民逃難過來。
這讓崔民幹鬆口氣之餘,又不免心生感嘆:
平州這破爛地兒,是真的沒什麼人啊。
也許戶籍所統計的那三千多戶都是虛的呢,
崔民幹就這麼擔驚受怕了小半年,終於在這個月,也就是二月,收到了上個月長安寄出的諭旨。
撇開表面的官樣套話,小崔一眼就看破了老李的真心思——
看看老李的小心肝寶貝兒李明有沒有造反。
諭旨很急,但因為近日黃河以北突降暴雪,大大遲滯了傳信的速度。
替領導家照顧熊孩子,雖然對這額外的苦差事有百般不情願。
但崔民幹仍然立刻打點行裝,儘快上路。
“隴西人做事不地道,但我不能不地道。”崔民幹嚼著果脯,若有所思。
李元吉原配之子、李令之弟、博陵崔氏崔挹的小舅子、河北士族天然的盟友,李明。
他所坐鎮的遼東,與幽州、以及不服李世民的廣大河北地區,剛好只隔著一座燕山。
有意思,很有意思。
“只是這位小舅子,有些名過其實啊。”崔民幹望著冷清寂靜的窗外喃喃。
關於“李明奪舍赤巾賊、竊據平州郊外”的流言,他也有所耳聞。
什麼妖言惑眾,煽動民變;什麼擁甲上千,虎踞一方;什麼如狼似虎,戰無不勝。至於起兵反唐,對老崔來說更是加分項。
吹得神乎其神,好像平白手搓出了一支天兵天將似的。
但實地一看。
“十里無人煙,比往日更淒涼,嘖嘖。
“呵呵,我在期待什麼?一個娃娃能有多少治理水平?”
下等州就是下等州,與他治下人丁興旺的幽州相比,根本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的。
崔挹、李令夫婦居然還想動“那方面”的腦筋,多少有點太天真了……
就在老崔吃著果脯吐著槽,一邊沿官道向盧龍挺進時。
突然鼓聲大作,金戈鐵馬之聲不絕於耳。
官道旁,突然殺出一票人馬。
他們身披唐甲,可沒戴頭盔,頭上扎著五花八門的辮子,顯然不是漢民。
看見官道上居然有人,這些兵士顯然也吃了一驚。
但定睛一看,發現是一支皮薄大餡的車隊以後,雙眼立刻放出貪婪的光芒。
“高句麗人?都已經殺到幽州附近的官道了?!”
崔民幹心裡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