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2頁)

 “我叫張衡。”青年現在完全沒有了生疏感,自如地回答。

 他是歷史上改良造紙術的張衡,和漢代的天文學家只是同名同姓。

 “好的張衡。”

 李明向他招了招手。

 “?”

 張衡疑惑地彎下了腰。

 李明這才勉強夠到他,踮起腳尖,語重心長地拍拍他肩膀:

 “工坊就交給你來負責,務必保證生產和研發都不要落下。

 “多勞多得,我會給你加工資的。”

 張衡被這古靈精怪的小孩逗笑了,隨即鄭重地作揖。

 “必不負所托!”

 …………

 “可惜當時你們不在。

 “明爺只說了一席話語,就讓工匠們心甘情願地賣命,簡直神了!”

 回去的路上,來俊臣得意洋洋地向貴族子弟們吹噓著。

 小夥伴們聽得半信半疑。

 明哥善於煲心靈雞湯,他們是知道的。但把幾十個成年人忽悠瘸……

 “是賤籍。”韋待價一臉黑線地解釋:

 “是李明殿下出錢,把他們贖出來了。”

 哦~原來是資本的力量。

 孩子們懂了,繼續嘰嘰喳喳地聊著天。

 家境優越,又是無憂無慮的年紀,沒有什麼事能讓他們真正感到煩惱。

 但自從離開書坊以後,李明就一直沉默不語。

 那些瘦骨嶙峋的工人們,一直在他腦海裡揮之不去。

 要論濾鏡,他對唐朝又何嘗沒有濾鏡?

 武德充沛、萬邦來朝、盛唐氣象……無一不令華夏兒女神往。

 然而繁華的表象之下,居然是森嚴僵化的等級制度。

 而且不止

是賤籍,細究起來,唐朝的“定體問”還真不少。

 比如府兵制,士兵閒時為農,在家屯田屯得好好的,突然被拉到幾千裡外去打仗。

 也難怪後來無以為繼,到貞觀末期就逐漸被募兵制代替,成為了盛唐自爆的導火索。

 還有“均田制”,理論上給每戶勞力均分土地,耕者有其田,但其實肥沃的良田大多被士族豪強兼併了。

 而農民卻還要按照理論上分配的賬面土地,承擔對應的稅收和勞役,即“租庸調”。

 結果可想而知,種一畝的地、交十畝的稅,這地誰愛種誰種。

 農民大批拋荒逃亡,進一步導致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手裡,經濟基礎“均田制”名存實亡。

 也無怪乎唐朝最後沒逃過歷史週期律,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