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編 作品

第48章 未雨綢繆(第2頁)

 這就造成《種包穀的老人》影響力有限。 

 趁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評選,還在徵集讀者意見階段。 

 張旭給遠在滬上《收穫》雜誌社的吳滕寫了封信。 

 隨信寄過去了一份《種包穀的老人》的謄寫稿,以及《燕京無戰事》第一卷十五萬字內容。 

 隨後張旭又來到《燕京文學》編輯部。 

 找到經常來培訓班蹭課的編輯陳世衝。 

 “張旭,今天不上課嗎?怎麼有空到我這來。” 

 一見面,陳世衝就熱情的招呼張旭,給他倒了一杯熱水。 

 “出來辦點事,想起你這附近,就過來討口水喝。” 

 張旭笑著說道。 

 “看你說的,想來隨便來,我這隨時都歡迎你。” 

 陳世衝三十來歲的年紀,性格直爽,哈哈一笑道,“你這大老遠的辦什麼事,要跑這邊來啊。” 

 “《收穫》雜誌社的吳滕編輯,找我約了篇稿子,我給他郵寄過去。” 

 陳世衝眼睛一亮,問道:“《收穫》的約稿,什麼稿子,給我看看。” 

 “一篇長篇小說,叫《燕京無戰事》,不過已經寄走了。” 

 “長篇啊,可惜了。要是中篇、短篇就好了。” 

 陳世衝嘴上連來呢說著可惜。 

 “陳哥,我有一篇短篇,去年在《洪巖》發表過。你們能轉載嗎?” 

 “拿給我看看。” 

 張旭掏出謄寫的另一份《種包穀的老人》遞給陳世衝。 

 “《種包穀的老人》?” 

 “是的。這是我插隊時,從生產隊一位老人身上獲得的靈感。去年寫好了以後,在《洪巖》發表。” 

 趁著陳世衝看稿,張旭解釋了一下。 

 “你這篇短篇寫的真好,通過劉三老漢的故事,展現了農村生活的艱辛與美好,以及人與自然、村民之間的深刻聯繫。” 

 十幾分鍾後,陳世衝看完稿子,非常滿意的點點頭道:“這篇小說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值得轉載。” 

 說著,陳世衝站起身,道:“你再坐會,我把稿子拿給主編看看。” 

 張旭到《燕京文學

》來,就是為了轉載稿子的事情,如果能一次得到主編終審通過,那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