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冀幽之亂(第3頁)
界橋之戰沒過多久,公孫瓚再次出兵龍湊,結果卻被袁紹打敗,無奈之下只好退回幽州休整。當他收到劉翊的書信時,心中因為戰敗而產生的陰霾漸漸消散。
作為一個常年征戰的將領,公孫瓚深知劉翊信中的深意。只要自己能夠出兵拖住袁紹的主力部隊,然後讓劉翊出兵襲擊袁紹的後方老巢,那麼袁紹必然會首尾難顧,最終失敗也是必然的。
就在公孫瓚沉思如何與劉翊聯手擊敗袁紹的時候,突然有親兵前來稟報:“主公,袁紹圍困故安多日未能攻克,如今正在退兵!”
公孫瓚聞言大喜過望,他知道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點起三萬大軍,趁著袁紹撤軍之際發動了突襲。
這一場戰鬥異常激烈,公孫瓚率領的軍隊士氣高昂,一舉斬殺了六七千名袁軍士兵。他們一路追殺袁軍,一直追到了平原地區。
抵達平原後,公孫瓚立刻任命田楷擔任守將,負責防禦袁軍的反擊。
初平四年,正在與袁紹對峙處於劣勢的公孫瓚又與幽州牧劉虞發生了摩擦,這也為公孫瓚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漢靈帝當初聽取劉焉建議設立州牧本來只是一個不得已的臨時方案,讓州牧取代刺史,統領地方的軍、政、民大權。這一安排本意是讓州牧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務,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引發了一系列複雜的問題。
在其他州,州牧的權力得到了充分體現,可以較好地統籌各項事務。然而,在幽州這個特殊的地區,情況卻截然不同。由於幽州地處邊疆,北部與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朝廷為此專門設置了降虜校尉一職,由公孫瓚擔任。
儘管降虜校尉一直在幽州任職,但他們的任命卻是由朝廷直接決定的。從官職級別上看,幽州牧高於降虜校尉,但降虜校尉並非幽州牧的直接下屬。
因此,幽州的主要軍事力量實際上並未完全掌控在幽州牧劉虞手中,而是由公孫瓚所率領的軍隊負責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這種局面導致了幽州內部的權力制衡和矛盾衝突。
而且更為過分的是,之前的幽州刺史有為降虜校尉、破虜校尉帶領的軍隊供應軍需的職責。劉虞當了幽州牧之後這個職責自然也延續了下來。
但是公孫瓚之前攻打烏桓、鮮卑,劉虞供應軍需那是理所應當的事。可是如今你公孫瓚和袁紹他們大打出手,劉虞自然覺得我沒有義務為這個事給你公孫瓚供應糧草。
公孫瓚和劉虞因為對外族政策的不同看法而產生了矛盾,現在又因為糧草問題進一步激化了他們之間的衝突。
兩人開始通過書信互相攻擊,公孫瓚擔心自己在薊縣不安全,於是在薊縣外面建造了一座小城作為自己的住所。
公孫瓚搬到小城中後,劉虞多次以公務為由要求公孫瓚回到薊城,但公孫瓚總是找各種藉口拒絕前往。
劉虞心中憤怒不已,決心除掉公孫瓚。畢竟這樣一個不聽話、手握重兵的人,如果不加以處理,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