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 棄兩改圓

 隨著溼季臨近尾聲,藍銀島又一次迎來了豐收。

 各個村寨的村民們,也在生產隊的組織下努力收割著作物。除了作為主糧的水稻,小麥,其他的各種菜蔬,水果,現在也得到了廣泛種植。

 郎先生當真沒有吹牛,被喬銀祭煉過的新稻種,畝產的確超過了八百斤。收穫的喜悅讓每一個人都綻放著笑臉,普通人對幸福的定義往往就是這麼簡單。

 忙碌的人群中,喬銀再次注意到了那個扎紅頭繩的小女孩。她今年又長大了許多,修為也穩穩踏入到了武師級別,絕對是新生代的翹楚。

 據統計,如今的藍銀島有村民五萬六千戶,人口二十八萬,開闢農田超過十萬畝,其中水田就有六萬畝。今年水稻的收成,就將近五十萬石。

 至於其他的蔬果副食,一時間還沒能統計完全,各社各隊也都忙碌不堪。畢竟現在的藍銀島已經初成規模,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村寡民。

 最讓喬銀感到欣慰的,是祭煉過的牧草果然有了成長,同樣增產了兩三倍!如今牧場的試驗田也開始建立,最多過個一兩季就能廣泛種植。

 牧業真正發展起來之前,各生產隊的家豬,家禽養殖已初具規模,肉食還能先湊合一下。

 另外,喬銀祭煉過的不少物產也都得到了改良。比如大豆,白菜,蘿蔔,產量和品相都有提升,便是不常拿來吃的竹子都長得更加拙壯。

 竹子是中原民族賴以生活的重要作物,現今也在藍銀島開始廣泛種植。在雨林地帶,衙門還引進了“巨龍竹”,它是象草的老鄉,竹如其名,長得又高又大。

 這種竹子原本就能長到塔樓那麼高,有人腰粗,西南居民拿它鋸開當水桶用。如今被開發了穀神一竅,同樣長大了兩三倍,甚至能給小孩當澡盆了,簡直不要太壯觀。

 木材的充足,竹器的豐富,各種糧食蔬果的收穫,讓人們的生產盈餘大大增加,各村之間自然而然興起了買賣。與之一同興起的,還有茶攤,飯館,棋牌等一系列生意。

 貨幣,在藍銀島這座缺乏貴金屬的島嶼上,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

 “小喬,這是衙門按你的構想打造出來的銀幣,你驗收一下看怎麼樣?”

 衙門裡,郎先生將一枚銀光閃閃,中間留有方孔的硬幣遞到了喬銀手上。

 “嗯,不錯!”

 銀幣一入手,喬銀就感到沉甸甸,冰涼涼,摸著無比舒服;它的鑄造工藝完全和尼多蘭銀幣一樣,區別只是中間打了方孔,印的是中原文字。

 打方孔,一來是突顯中原錢幣特色,二來是為了調整度量。尼多蘭銀幣一“盾”是六錢四分八釐,這個方孔也是為了挖出零頭,讓銀幣變成五錢。

 因此打在銀幣上的面額,印的就是“伍圓”。

 “圓”就是錢,錢就是“圓”,五錢自然就是“伍圓”。這個貨幣單位是衙門一同商討決定的,好聽又好記,為的就是讓貿易變得方便。

 銀幣正面,方孔上方印有“伍”字,下方印有“圓”字,左右分別印有“大肅”“通寶”,底紋是海浪和帆船。

 背面的方孔上方則印有一個碩大的天竺數字“5”,下方用西方字母“yuan”;方孔左右沿內圓印有“洋務銀行發制”,“含平庫銀五錢”字樣,底紋是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