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第2頁)

 應對策略無非是兩種。

 一是組織讀書人鬧事。

 圍學院,圍官府,圍考場,甚至罷考給朝廷施壓。

 這種事帶來影響比李自成稱帝還要嚴重。

 大明朝的官員在考中之前都是讀書人,他們會維護讀書人的利益,好讓自己的後代繼續通過讀書出人頭地。

 一旦出現這種事,地方官府會主動停擺聲援讀書人。

 上面追問起來他們就會說有學生在衙門外聚集,衙門無法處理公務。

 朝廷沒辦法,只能想辦法儘快平息讀書人的怒火。

 二是組織百姓鬧事。

 具體方法非常簡單,他們會告訴百姓要上漲田租,原因是朝廷橫徵暴斂給他們加稅,為了維持生計只能漲田租。

 百姓田租本就沉重不堪,聽聞這種事後會聯合起來抗稅。

 一個縣的百姓少則萬餘,多則數萬。只要鬧事的百姓足夠多,地方衙門抓人都抓不過來。

 鬧大了甚至會激起民變,迫使朝廷妥協。

 士紳們通過看不見的手操控讀書人和老百姓衝鋒在前,他們自己則隱藏在後面收穫漁翁之利。

 以此告訴朝廷他們不是好惹的。

 崇禎當然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要在免稅期間把這件事徹底解決掉!

 時間定在秋闈之後,明年夏糧徵收之前。

 只要把這件事辦好了,大明朝至少能恢復兩成國力。

 最重要的是能收穫民心,提高民望。

 民望足夠高,百姓就會心繫朝廷,對待流賊就像對待敵人那樣。

 時間一長,流賊不剿自敗。

 “請問殿下,第三道旨意是什麼?”史可法問朱慈烺。

 “第三個旨意是調劉肇基進京!”

 史可法先是一驚,隨後大喜過望。

 南京兵部給北

京發去的公文是他親自起草的,他重點誇獎了劉肇基在戰場上的表現。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史可法頓了頓,“劉肇基此番進京會升官並得到重用。”

 錢謙益呵呵一笑,搖頭道:“確實能升官,但不一定得到重用。”

 “為何?”旁聽的朱慈烺問。

 “劉肇基沒兵,想重用他得給他兵權。山海關的吳三桂,密雲的黃得功,宣府的閻應元唐通都有自己的兵,唯獨劉肇基沒兵。”

 “陛下需要的是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而不是一個能打指揮作戰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