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的養龜人 作品

第166章 教堂


 日內瓦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在很久以前這裡還不能被稱作城市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人類活動,一直到中世紀,日內瓦正式成為獨立的自由城市,並且在其後的宗教改革中作為加爾文新教派的中心,為歐羅巴人文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或許近現代的日內瓦能夠成為多個聯國機構的所在地,以及多種國際組織的總部,享有“國際之都”的稱譽,也是因為這些歷史淵源。

 而也正是這些歷史,賦予了日內瓦獨特的城市風貌。

 這座城市在過去與現代中完美結合,創造出了歷史的深度與現代的風貌共同交錯而成的風光景觀,獲得了足以征服外來旅客的奇麗魅力。

 顧時坐在豪華舒適的專車上,從另一個視角遊覽著日內瓦的街頭。

 不可否認,車內的座椅與空調都非常的舒適,就算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坐在這樣的車子裡也是一種非常人可及的享受。

 但說實話,比起從這樣的角度觀賞街景,顧時還是更加喜歡用自己的雙腳實際走在下面的街道上,用最直接的感觀去了解這未知的一切。

 雖然如果他提出要求下車看看,工作人員其實是有可能同意他這個要求的。但是現在外面的街道上,根本就沒有一個行人,空空蕩蕩的老城與古老的建築,使得這一切倒像是夢中的場景,安靜得像是時間都已經凝固。

 看來為了迎接各國解密者的到來,思維澤官方早就提前淨空了日內瓦的街道。

 在這座國際之都中,居住的人自然不乏各國政府外派的工作人員和各類國際機構地成員。但在即將到來的解密者面前,凡俗機構的權力者還是顯得如此庸俗無用。

 嗯,這麼一想倒是有點神權宗教的感覺出來了。

 顧時抬眼看向遠方,一座高聳恢宏的教堂在老城區的建築群中靜靜矗立,分外醒目。

 顧時還在飛機上的時候就簡單地瞭解過了日內瓦的城市佈局,以及那些有名的歷史建築。

 那座古老的教堂始建於公元十二世紀,被賦予了聖彼得大教堂這樣一個名字。

 它所處的地點是日內瓦老城區的高地,因而從很遠的地方就能夠窺見其真相的一角。當然,這也與思維澤官方安排的專車行進路線相關,想來他們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解密者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也得以領略日內瓦的風光景緻。

 沉穩厚重的教堂彷彿是一座由藝術家所創作而成的靜立雕塑,象徵著世紀的積澱與信仰的恆久,將歷史的沉澱和宗教的莊嚴合而為一,作為一個來自過去的見證者告訴來往的旅客其曾經的風光。

 只是放目望去,就能看見教堂的外牆歷經風霜,呈現出古樸的灰色。在那之上的頂端是教堂高聳的鐘樓,鐘樓的塔尖直指蒼穹,像是要撕開天空的幕布,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鐘樓的每一塊石磚都在陽光下閃爍出微弱的光輝,若是在陰雨後放晴的那一刻,想必景觀會更加完美。

 顧時雖然能從遠處就可以看見教堂那沉重的大門上雕刻著許多浮雕,可由於這距離過於遙遠,那些浮雕在他眼中早已變成了模糊不清的石像,不能就此一睹其容可真是遺憾。

 “這種獨特的風格還真是隻有在國外才能見到。”

 顧時不常去旅行,但祖國的大好河山與外國的異域風光他也通過互聯網見識了不少。可視頻與實景終究存在著區別,如果他之後可以靠近聖彼得大教堂仔細參觀一番,肯定會獲得與此時截然不同的感受。

 “怎麼樣,對這種建築風格有沒有種眼熟的感覺?”

 顧時如此入神地欣賞教堂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猜測過阿蒙的故鄉可能與歐羅巴地區有些相似之處。

 這是他試圖挖掘阿蒙過去的一個小想法,他不準備向他隱瞞,畢竟隱瞞了也能被他聽見。

 “你好像很希望我做出肯定的回答?”

 阿蒙輕輕地笑著,每逢這種話題下,他的情緒就會被淡淡的笑意徹底掩蓋。

 “那我只能告訴你,眼熟,但只有一點。”

 “我也在你的記憶裡看過這所謂的歐羅巴之地的風光,這裡的許多國家的建築風格我都覺得和我的故鄉有相似的感覺,但都不完全一致。”

 “按照文明發展的邏輯,一個文明的建築風格會受到其所在地氣候與地理因素的影響,進而形成種種不同的建築類型。”

 “我會覺得眼熟,也只是因為這裡的地理條件或許和我的故鄉有類似的地方。而正是這種相似,催生出了大致相像的建築風格。”

 顧時卻不那麼認為。

 “只是地理和氣候相似的情況下,產生相像的建築風格的概率也不大吧。這還是沒有考慮對應文明生物特徵的情況……”

 “誒,之前你在夢境裡出現的樣子,是你真實的樣子,還是你模仿我們的樣子捏出來的造型?”

 阿蒙回答道。

 “我從誕生開始就是這個形象。”

 “和我們人類長的一樣?這麼巧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