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的養龜人 作品

第164章 二次療程(第2頁)

 診斷報告中的描述,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一點。

 “從患者對宗教信仰話題的興趣以及相應表現來看,我認為患者的內心可能存在一定的自我否認情況,具體則表現為:淡漠人性,對曾經的自己視作他人,感受不到應該具有的感情,人格彷彿居於人世之上,以高級俯瞰的視角審視世間的一切。患者之所以會對宗教信仰話題感興趣,便是因為他將自己從人的角度上剝離,可能是由於外界的相關言論,他的人格產生了微弱的自我神化,這在歷史中存在著許多先例,雖表現各不相同,但實際上都是對真實自我的否認。”

 “而患者人性的淡漠與情感的缺乏,在心理學上叫做情感冷漠症:患者會對外界的刺激失去相應的情感反應,或是內心思想豐富,但無法正常流露於外。”

 “這一點我從患者監護人那裡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患者在就診前一天及當天早上的確還存在著情感冷漠的表現。不過,在其出門散心回來之後有了顯著的改善,這一點也實際表現在了問詢過程中。”

 “通過出門散心的方式的確會對情感冷漠症的治療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如果患者在出門的時候遇見了什麼能讓他為此動容的事物,那麼治療效果會格外顯著。”

 “不過,我個人認為患者並不是真正的情感冷漠症,事實上在患者與我溝通之時,他的表現一切正常,並沒有出現情感冷漠的跡象。他的言談舉止一切正常,情緒也沒有出現突然間的轉換與爆發,邏輯思維能力的測試結果也在正常範圍內。”

 “這說明患者所處的狀況並不是完全的情感冷漠。從患者的經歷來看,他極有可能是因為在怪談世界中經歷了什麼高於他接受程度的事物,導致他原本的情感因為衝擊而產生了自我封閉,所以才會在歸來後的一段時間內出現情感冷漠的現象。”

 “同時,由於第二次怪談所經歷的時間遠高於第一次,患者在怪談世界中與那裡的人發生了長時間的接觸與交互,突然離開了這些存在回回到了現實世界,自然會產生一些恍惚的漠然。患者會覺得自己與真實世界存在著隔閡,他便會以另一種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患者自我否認的病因,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

 “因此,患者此前的狀態只不過是從怪談世界歸來後的後遺症,並不代表實際上的精神問題惡化,這不會影響我們下一步的療程。”

 “不過,在聊天中,我發現患者對於過去的家庭事變存在著明顯的自我忽視。我通過一些問題在刻意引導他進行對於家庭經歷的回想,他雖然依舊對答如流,但是在每個回答中,他都未曾提及有關父母的事情,一概用‘家人’作為籠統的概括。”

 “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防禦心理,患者為了保護自己,下意識地在潛意識中將父母的存在與相關記憶進行忽略與模糊。”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患者精神問題的病因,有極大可能源自於家庭的變故。”

 “所以在第二階段的療程中,我建議主要針對患者的自我否定心理進行治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不要限制患者的行動,最好讓他多在人間行走,與大量的一般人進行接觸。與常人的接觸可以幫助患者認識正常人類的生活,從而喚醒他心中由於怪談經歷而被壓迫的自我,幫助他消除否定,鞏固自我。”

 “第二,依然不建議使用藥物治療,我們的治療方案應當以情感療法為主。”

 “第三,患者有時候會存在對他人的防備心理,這是非常正常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足夠的私人空間,堵不如疏,我們應當引導患者向外界打開心扉。”

 “第四,介於患者的解密者身份,他人對他的過分尊敬可能會引起患者的心理不適,這並不利於治療。因此我建議,最好要像對待一般人一樣對待他,讓他知道自己是大家的一份子。”

 “第五,給予患者一個期望,以幫助他在進入下一次怪談後不會因為同樣的情況而迷失自我。我個人的建議是,要讓患者確立自己鬥爭的目標,一個人總是要求向前的動力才會有所增進,這是普羅大眾都會存在的心理,即使是解密者也不例外。”

 “總而言之,不要觸及患者內心的敏感點,要以常人的態度對待他,也要讓他知道自己同樣是常人。患者內心的迷失會因為這一點逐漸生成實質,當他完全接受自己就是正常人的時候,他的自我否定便會消失,情感的淡漠和對現實的隔閡也會因為擁有了確切的目標而得到很好的緩解。屆時,我們便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

 錢老看完了全部的診斷報告,將報告放在了腿上,滿臉愁容地看向瓦列裡醫生。

 “醫生啊……這就是你說的狀態良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