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的養龜人 作品

第160章 神與信徒(第2頁)

 將一本聖經當作普通的文集來看並做出批註,看來瓦列裡醫生真的只是對宗教文化感興趣而已。

 “瓦列裡醫生,你還真的是……學識淵博啊。你懂得希臘語?”

 瓦列裡醫生點頭承認道。

 “在大學的時候學過,因為我認為對於各種文學文獻來說,永遠是讀原語言原本才能真正理解其本意。”

 “這麼高的天賦,你不去做研究學者真是可惜了。”

 “哈哈,感謝你的認可。不過對於我來說,文學和語言只是幫助我接觸心靈世界的工具而已。就像我說的,我去了解宗教也是為了能更好地與患者對話。”

 顧時把聖經合上,端放到茶几上,重新拿起茶杯,一邊喝一邊想著。

 既然瓦列裡醫生對宗教有著如此深入的瞭解,那不如借這個機會向他問問該如何處理信徒信仰的問題,反正都是閒聊,與其等他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不如多說點別的拖延一下時間。

 當然,得拐彎抹角……

 “瓦列裡醫生,你對宗教文化那麼瞭解,那不知你對神與信徒之間的信仰關係,有什麼看法嗎?”

 “信仰關係麼?嗯……好問題。”

 瓦列裡醫生難得的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進入了思考狀態。

 看著瓦列裡醫生眯著眼睛沉思的樣子,顧時忽然有些想要看看此時的他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發動了能力,試著去竊取瓦列裡醫生的想法。

 可還沒等他真正出手,瓦列裡醫生就已經從思考中回過神,開口對他說道。

 “我認為神與信徒之間最開始的關係,也只是一種相對的給予關係而已。”

 “在這種關係建立的初期,信徒並沒有把‘神’當作神,這時候,‘神’能提供給信徒一定的幫助,而信徒則反饋給‘神’正面的認知與評價,還有一定程度上的物質回報。”

 “隨著這段關係的不斷發展,‘神’在信徒心中的地位會因為‘神’的力量與存在而逐漸升格。”

 “因為在信徒眼中,‘神’是一個無法完全認知,與他們存在極其遙遠間隔的存在,這種距離感,就會讓他們將‘神’從自己的身邊剝離,塑造成一個超然於人之外的偉大存在,也就是常規意義上的神。”

 “就像古代的許多統治者,他們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基層人民神化。因為在人民眼中,統治者太過遙遠,無法被認知。”

 “簡單來說,信仰關係是因為信徒單方面對神的瞭解過於貧瘠,而導致的一種無安全感產物。”

 “信徒會認為自己的物質回報無法與神的偉力所相提並論,進而用自己絕對的信仰去讓自己安心,是信徒心中對未知的恐懼所導致的自發性服從。”

 說到這,瓦列裡醫生停頓了一下,喝了口茶,隨後話鋒一轉。

 “當然,這個情況是對於早期宗教而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神與信徒的信仰關係,也從簡單的恐懼與服從,變成了一種心理寄託。”

 “這種心理寄託有時候會發展成極端的狂熱,究其根本,也還是因為對神的瞭解不完全使得信徒對神而瘋狂。”

 “就像聖經裡,它會寫到神說過的話語,會寫神的所作所為,但是它不會著重寫神的性格,神的形象,神的心理活動,神的喜好憎惡並以此衍生。”

 “在《詩篇三十篇》中,大衛因數點百姓惹神不悅,後來痛悔認罪,並向神獻祭。神悅納了大衛的獻祭,停止了瘟疫,治癒了他的百姓。”

 “它寫了神接收獻祭的樣子與收到獻祭後的回饋,但它並沒有描寫神收到獻祭之後,對祭品的看法與感受。它以第三視角去看神的表現,卻沒有以第一視角描寫神的心理活動。”

 “譬如說現在,我在這裡說話,你能知道我的態度與觀點,但你能知道我真實的心理活動嗎?”

 顧時嚥了口口水。

 “不,不能。”

 “因此——”

 瓦列裡醫生伸手在他那本聖經的封面上點了兩下。

 “神與信徒的信仰關係建立在信徒對神單方面的不瞭解上。”

 “假使信徒對神的認知全面,那麼這信仰也就不會過於極端與神化。此時的信仰,與其說是信仰,以崇拜來解釋更為恰當。”

 顧時思考了一下,問道。

 “所以瓦列裡醫生,你的意思是,只要信徒見識到神人性化的一面,那麼他們對神的看法就不會從自己心中的那個神化形象出發,而是用人的角度去看待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