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734章 乘勝追擊
新朝的行政區域劃分,王倫定下了兩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錯。
比如蜀地前宋四路調整為四川行省,但漢中府屬於陝西行省,河東西南的解州河中府也屬於陝西行省。
在這個原則下,調整最為複雜的就是前宋的淮南兩路以及京西北路,變成了淮北、淮南、河南、江南四行省,將淮河流域“瓜分”了。
負責治理淮河的趙不試與李光以及歐鵬三人,就先從河南開始,從淮水的上游,經淮南至淮北,眼下已經修繕到了淮河的入海口,地處淮北、江南二行省的交界處。
治淮工程是王倫稱帝以來最大的國家級工程,也是朝廷除了北伐耗資最大的一項事務,政事堂也在一直關注著。
不僅僅是治理一條河流,朝廷也順勢對淮河流經四行省諸府縣進行了一次大梳理,前宋留任的庸官被罷免了三十餘人,因貪賄的官吏也被清洗了百餘人,單這一件事,就讓百姓們都明白了,新的朝廷是真的在為百姓考慮。
治淮工程帶給王倫最大的意外之喜,是發現了李光這位有才能的幹吏。李光善統籌,能調度,能用小錢辦大事,還能協助朝廷整頓各地軍民事務,甚至還知曉兵法,可謂是難得的全才。
這讓王倫又是一番感嘆,李光已經五十歲了,在前宋最高也才做到知府一級的官員,這大宋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不能被重用啊!
於是李光也被王倫記在了心裡,準備治淮結束後就要大用。
而在東京城,王倫又發現了另外一員將才。
劉錡,字信叔,乃是前宋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西軍名將劉法戰死後,童貫就以劉仲武為將,而且高俅也曾跟著劉仲武,在其麾下混過些軍功資歷。
趙佶宣和年間時,高俅曾推薦了劉錡,被前宋授為閤門祗候,大致上算是候補軍官。但隨著高俅、童貫先後被殺,劉錡沒了依靠,乾脆回到了家鄉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