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楊再興對王彥
王彥手持一杆鐵槍,他雖然不是鄆州人,但卻一向視五代後梁時期名將、出生鄆州的王彥章為偶像,王彥章號稱“王鐵槍”,難道他王彥就不能繼承這個名號麼?
對面楊再興也是一杆鐵槍,兩個人都拒絕了用布包裹槍頭或是用木槍的建議,顯然都對自已的功夫極其有信心。
“聽聞王校尉曾入選弓馬子弟所,我二人先比試弓箭如何?”
楊再興決定先用弓箭熱熱手,似王彥這種,就屬於前宋時期的正規軍校畢業生,而楊再興則是求學民間退伍的老軍人,某種意義上算是“野路子”,本就是向來不對付的兩種人。
於是商議完畢後,校場上就設了三座箭垛,分別距離五十步、八十步、百二十步。
按照古禮制度,射禮所用的靶垛稱為“射侯”,多為倒置的梯形,中間一個同樣倒梯形的靶心,騎射時多將“射侯”懸掛,高約六七尺,大概一個成年男人的身高頭部位置。
但從梁山軍傳下來的規矩,按照王倫的改革,箭靶皆為圓形,直徑為四尺,分為十個同心圓環,凡軍中士卒,十矢低於六十環者則淘汰,這樣按環計分的方式簡單快捷,故而很快就在新漢的軍中流行起來。
騎射不同於步射,要求策馬狂奔時,在顛簸的馬背上射中懸掛在半空的靶心,這個難度就相當高了。
楊再興先上場,他縱馬來回奔了兩次,抽箭持弓在手,一箭正中五十步箭靶靶心,便有個士兵跑過去看了一眼,高聲喊:“正中靶心!”
接著是八十步、百二十步的箭靶,楊再興三箭皆中靶心,無一偏差,聽到眾多士兵喝彩,他臉上的笑都快要藏不住了。
王彥次上場,同樣三矢全中,但楊再興臉色有些不高興,因為王彥比他少跑了一次,他不熟悉榆關校場,故而第一次射擊時多跑了一趟。
儘管主持比試的岳飛判定二人打和,是個平手,楊再興頗為不樂,覺得王彥佔了地利,戰場上就意味著自已浪費了一次出手機會,他如何能夠意平?
於是馬戰比試開始後,楊再興一言不發,持槍策馬奔來,奔得近了,放開韁繩,雙手持槍猛地刺去,王彥接了一槍,頓覺虎口發麻,暗道這人果然好大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