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李綱治蜀(第2頁)
前年大宋朝廷要求蜀地提供更多的井鹽,本地官府便下了命令,要求產量提高的同時,鹽戶們也必須繳納一筆“柴樵錢”。
大地主、鹽井所有者們自然是不願意多交錢的,於是這筆錢轉而落在了鹽工的頭上。
鹽工們一合計,當即發揚了大宋百姓的優良傳統:造反!
於是一幫相當有組織程度的鹽丁、鹽工聚在一起,反抗官府苛政,並迅速從榮州的資官縣席捲到了附近幾個同樣產鹽的縣城。
大地主們覺得也該鬧一鬧了,畢竟大宋一向視巴蜀為賦稅重地,也教朝廷知曉蜀人不是這麼軟弱不知反抗的,而且自大宋開國以來,我們蜀人起義造反的事情還少了嗎?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鹽丁起義持續了一年有餘,蜀地本路的州兵,面對組織程度更高的鹽工,簡直是不堪一擊,還是隔壁的成都府路派兵,勉強維持了局面。
沿著長江逆流進入夔州的李綱,聽聞了此事,頓感悲哀,童貫在西軍帶動的向朝廷隱瞞戰事民亂的風氣也傳到了巴蜀,他當即前往遂州遂寧府,將本地官員召集到一處,狠狠訓斥了一番。
袁朗、解寶、郭盛等將領立刻行動起來,李綱先是派人招撫鹽丁,但鹽丁們對新朝不瞭解也不信任,不肯投降,那就先打一場吧。
於是蜀地官員和百姓們便見識到了新朝官兵是如何作戰的,自東面入蜀地,道路險阻,故而袁朗只帶了一營騎兵,但已經足夠用了。
袁朗命郭盛領騎兵直撲榮州威遠縣,先截斷了鹽丁們可能向成都府進攻的方向,解寶則帶領本部善於山地作戰的官兵,由梓州路的州兵為嚮導,攻資州內江縣。
內江縣有六十六處鹽井,也是響應榮州鹽丁起義的最重要的一個大縣。
瀘州瀘川府的州兵,則接到命令,死守沱江沿岸諸堡、砦,不得使鹽丁南逃。
袁朗則將梓州路原本的騎兵、從成都府路支援而來的騎兵集中在一處,湊了不到八百騎,粗略訓練了十日,便向資州資陽縣進發。
袁朗這一次跟隨入蜀,帶兵不多,只有五個半營的兵力,實在是連王倫等人也被蜀地的官員聯合欺騙了,只以為蜀地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