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495章 許貫忠治燕

趙官家和朝廷官員的心思,王倫大致也能夠猜到,無非就是“恐遼”“恐金”後,對梁山也“恐”上了,但是田虎嘛,朝廷自然是不會“恐”的。

 王倫打算親征,但是被許貫忠一封書信勸阻了。

 許貫忠出任燕山府知府、營田使、觀察使,就任地方後,他才知道,王倫所說的“南北隔閡”遠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嚴重。

 燕山府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遼國境內的遊牧、漁獵、農耕三種文明的交匯點,雖然遼國自建國後就奉行因俗而治,設立南北兩院,南院主管國內漢人,頗帶了些“民族自治”的味道,但實際情況卻是有區別的。

 契丹、奚人在漢化的同時,也有一部分漢人在胡化,具體表現就是左衽、習契丹俗、信仰佛教、飲食甚至語言用詞都帶了許多契丹風格。

 又因為大宋朝對南京道漢人用了“番人”這樣帶有強烈歧視性的稱呼,燕山府的漢人,也對宋人用上了“南人”這樣本是中性、卻依舊帶了貶義的稱呼。

 許貫忠到了燕山府,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公平。

 首先嚴令禁止入駐各州縣的梁山軍士卒,不得繼續使用“番人”這樣的稱呼,本地招募的部分士卒,絕不區分,既不優待也不苛待。

 其次在推行均田過程中,對已經習慣了農耕的契丹人等,也一視同仁,只要被官府造籍入冊,都嚴格按照戶數、口數、年齡,均分土地。

 最後,在燕山府頒佈的各種公文中,一律使用規劃性的漢字和用語,引導百姓的口語習慣。

 許貫忠並沒有第一時間依照徵東大將軍府原本的制度,並沒有第一時間打壓佛教,而是行文規範僧侶的行為,並不禁絕百姓的信仰。

 但是對於一些帶有草原風格的信仰,則劃定為“淫祀”,搗毀祠堂、神像,驅逐聚眾祭祀的百姓。

 同時許貫忠在燕山府推行了一道王倫下達的、在諸多僧侶道人看來是最為嚴厲的政策:那就是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