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鄆城投降
王倫並沒有著急著去快速佔領太多的州縣,佔據濟州,並以三縣之地為試驗田,先行培養出一批有實踐經驗的人手,再繼續佔領州縣也不遲。
濟州被佔領,京東西路的官員頓時慌亂了起來,於是兗州那裡最先行動,一支兩千餘人的州兵壯著膽子向任城縣攻來,卻被袁朗半路設伏,吃了個敗仗,就此狼狽逃回。
京東兩路早就被梁山打怕了,於是王倫在鉅野縣待了一個月,安置好了一切,這才不慌不忙領兵向鄆州而來。
當得知梁山大軍向鄆城縣進發而來時,知縣喬用德終於鬆了一口氣,徹底死了一條心。
喬知縣從去年底就開始跑門路,想要轉調他處,哪怕如同他那位前任時文彬一樣,調往邊地當縣令,他也是願意的。
可惜他原先走的一直是蔡京的門路,蔡京被罷相,兩個兒子仍舊任職,但喬用德跟蔡攸、蔡翛都攀扯不上關係,吏部那裡沒人替他說話,於是被按在鄆城無法脫身。
秦朝以來、唐朝及以前,凡一縣之地,造冊在籍的百姓超過萬戶的,一縣之長官稱為縣令,不過萬戶的,則稱為縣長。
到了大宋朝,縣令就成為朝廷特派,即選派遣用的官員,本身屬於京官,以“權知某某縣事”,掌管一縣職務,故而簡稱為知縣。
即理論上,知縣屬於中央官員派遣地方的,且有可以直接向中央彙報工作的權力,在大宋朝前期,主要只在部分大縣設置。
但到了大宋朝中後期,知縣開始普遍化,在大宋朝的行政區劃中,中央以下,有“路”,但一路長官,只管財賦轉運、掌管一小部分的軍事調度和民事權,故而這一級的區劃,與隋唐之前的“州”是不同的,也不同於唐朝的“道”。
路之下,有府、州、監、軍等不同的二級區劃,三級區劃則到了縣。
但同時也有一部分縣,在籍的人口少,一縣之長官雖然也由中央任命,但本縣事務卻需要向上級管轄的二級區劃長官彙報,不得越級,就稱為縣令,這就屬於切切實實的地方官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