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333章 全軍換甲


 困擾梁山軍隊建設的,始終有兩大問題。 

 第一自然是戰馬缺乏,經過幾次大戰,梁山目前擁有八萬餘匹馬,但戰馬只有一萬六七之數,故而十營騎兵,還做不到一人雙馬。 

 在擊退宣贊領兵來襲後,梁山就在水泊的東面,建起了兩處馬場,場地自然是鄆、濟兩州本就有但卻被荒廢的群牧監所屬的土地。 

 不過以王倫對未來的規劃,中原王朝對馬匹的需求一向都是巨大的,強如唐朝,不還是缺馬麼?因為中原王朝對馬的需求,從來不是幾百匹幾千匹,而是十萬數量級別的。 

 王倫雖然不看好高麗,但覺得耽羅島還是可以佔據下來,當作一處養馬場的,那麼好的島嶼,讓給高麗,實在是暴殄天物,故而他早已經記在了心中。 

 第二則是甲冑的問題。 

 自商周以來,發展到唐宋,華夏王朝的制式鎧甲已經很豐富齊全了。由於戰爭規模的不同,戰爭中奔襲、行進的距離不同,華夏的甲冑發展歷程,與西方是截然不同的。 

 宋朝的甲具,多是在唐甲基礎上的改進和改良,且以札甲為主流,即鎧甲多是以甲片重疊、以牛皮索革串聯在一起的。 

 即便是梁山繳獲的步人甲,也不是西方那種後來才出現的板甲,仍舊是甲片、甲葉札在一起的。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甲片、甲葉好鑄,但串聯起來,極費時間。假若一張甲中,有幾片甲葉腐朽需要更換,拆解重新組裝也耗時耗力。 

 故而梁山與各地州兵對戰時,官兵多穿皮甲,因為脫穿方便,而少有穿葉片札甲的。再加上官兵多缺乏操練,身體羸弱,一副全身甲往往重四十斤以上,官兵不堪披掛,就導致了官府武庫明明有甲,但官兵就是不穿的現象。 

 王倫重視軍隊後勤,自然不可能出現士卒“不堪披掛”的扯淡現象,但梁山士卒依舊不能滿足全員披甲,不考慮皮甲的話,披甲率還不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