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叉出紫宸殿,投入大理寺獄!(第2頁)
又可以說是,柿子專挑軟的捏。
面對非議,狄仁傑不動不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看法。
法律人的看法。
大唐監獄眾多,等級也紛繁複雜。
比如說這長安城裡,就有名目繁多的監獄若干。
比方說,長安、萬年兩縣就有屬於自己的縣獄,而長安又是京兆府所在,所以,京兆府也有自己的監獄,而且,和兩縣的監獄還不是重疊的關係。
除此之外,尚有金吾衛特製監獄,大理寺專屬監獄,至於達官貴人,在大唐長安,往往是交給刑部專屬的監獄看押。
既彰顯的案件的重要性,又顯示出了罪犯的身份地位。
李賢貴為太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犯罪,你李治不是認為他有嫌疑嗎?
我狄仁傑身為大理寺少卿,秉公辦案,自然是第一要務。但現有的證據,確實不能一張口就證明李賢的無辜。
雖然,狄仁傑內心當然是認為李賢不可能做這種事,但他又沒有切實的證據。
更何況,那盞酒剛才確實是從李賢這邊先轉過來,才到了李素節的手中。
正因為這個順序,才讓李賢難以推脫責任。
那麼,身為大理寺少卿,狄仁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維護法律的公正。
太子是什麼人?
什麼身份?
怎麼可以在大理寺關押呢?
當然要去刑部了!
李治犀利的眼神,從狄仁傑的臉上,又劃到了乖兒子李賢的臉上。見他一副神色自若的樣子,就更不想放過他。
“不,狄少卿,朕認為,還是把太子放到大理寺獄更合適。”
李治的眼神中,充滿了不可質疑的光芒,面對這樣的他,誰還敢說反對意見?
再說,該說的,能說的,剛才不是已經都說過了嗎?
李治他給眼神了嗎?
他根本就沒有!
在他的心裡,恐怕已經認定了太子就是兇手!
眾人紛紛鳴不平,但是,李治心意已決,他看向李賢,嚴肅道:“太子,你認為呢?”
沒想到李治還能給機會,眾臣紛紛上前勸說李賢,要辯解啊!要申訴啊!
太子殿下,這就是機會啊!
不能放棄!
古來辨明誣枉,靠的不就是自己嗎?
除了自己,誰還能比李賢更加熟悉當時的情況,表明自己的無辜?
他們的眼睛都盯著李賢!
他們的期待,都在他這位太子的身上!
“太子殿下,大唐立國幾十年,哪裡有太子被投入監牢的?”
“殿下,你要向聖人解釋清楚啊!”關鍵時刻,郝處俊還是像原來一樣,一點都沉不住氣。
李賢倒也不怪他,道不同不相為謀嘛。
“兒臣以為,聖人決斷英明,並無不妥,兒臣絕沒有暗害郇王,兒臣願入大理寺獄,等待案件查明,水落石出!”
竟是這樣的正直!
竟然是這樣的決絕!
好啊!
不愧是我李治的兒子!
李賢自願入獄,李治竟然還對他產生了刮目相看的情緒。
“狄少卿?”
“聖人放心,微臣一定查明真相,早日還殿下清白!”
“好!”
“朕等著你!”
李治大聲言道,竟然還表示了對狄仁傑的信任。
大唐王朝立國幾十年來,最為詭異,最為荒誕的一幕,就這樣在紫宸殿出現了!
大唐王朝的太子,真正的被冊封的,正式的太子,居然被親爹給投進了監獄。
而這位太子竟然對自己被關進大理寺監獄竟然一點怨言都沒有,還鼎力支持李治的這個決定。
攻守雙方,竟然很輕易的達成了諒解!
一邊呢?
口口聲聲說李賢就是兇手,所以要被關進監獄才能解心頭之恨,但是,還指名狄仁傑,一定要查明真相。
真相是什麼?
天皇天后你們不是都認為,罪犯就是你們的兒子李賢嗎?
那還查個鳥?
至於另一邊的太子。
那表現就更加詭異。
面對如此情況,一般來講,身為太子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罵罵咧咧,聲稱李素節的死和自己毫無關係。
上躥下跳。
又吵又鬧。
畢竟,確實是沒有關係,任誰憑空受到了這樣的汙衊,都不能平靜視之。
第二呢,就是原地跪下,向李治武媚娘求饒。
堅稱自己冤枉,無論如何也不去坐監,實在不行,就是回到東宮被幽禁,也還算是對皇子,甚至是太子的正確處理方式。
堂堂大唐帝國的太子,被關到大理寺的監獄,這成何體統?
還有沒有一點尊嚴?
就連普通的大臣都覺得沒有面子的事情,偏偏太子李賢卻接受良好,一點都不反駁。
於是,眾目睽睽之下,太子李賢就被一隊千牛衛帶著,跟隨著大理寺少卿狄仁傑,前往大理寺獄!
走了!
太子李賢他竟然……就這樣走了!
傳下去:太子李賢被叉出了紫宸殿,送進監獄了!
…………
如此熱鬧而又精彩的一場歡宴,竟然就被這些突如其來的災禍給徹底打亂了。
風波,危機,一場接著一場,一茬接著一茬,連綿不絕,令人應付不暇。
但如果能夠坐下來,認真的回顧這一場宴會的始末,很多人就可以很清晰的發現,真正挑頭搞事的,反而是現在中毒慘死的郇王,李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