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聖人德行堪比堯舜!(第3頁)
他每天病的那麼厲害,根本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難道還能為非作歹嗎?
再說,李素節這廝也狡猾的很。
一看這個情況,便把自己放在蓬萊殿、紫宸殿等有限的幾個地方,足不出大明宮。
他都不怎麼出門,他怎麼能搞事?
黑鍋怎麼能扣到他的腦袋上?
不可能的,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啊,還是要製造一些事件,這樣才方便動手嘛。
李賢很好奇,武媚娘打算如何親手解決這件事。
難道,又要兵行險著?
至於李賢本人,反正一時半會的也死不了,不如多研究幾個作死的好辦法。
作為預備。
一計不成,咱可以又生一計。
文學鉅著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順便還可以把大才子拉上。
“哎,子安為什麼還不回來?”
“現在正是需要他的時候啊!”
此時此刻,李賢由衷的發出了感嘆。
王勃啊王勃,為什麼需要你的時候,你卻偏偏不在呢?
自從大理寺一趟歸來,裴炎就再次陷入了沉寂當中,李賢幾次逗他,他都無動於衷。
也不見到蓬萊殿去找武媚娘告狀了,這樣的形勢,不太妙啊!
他不蹦躂了,李賢這邊的情況,又有誰來轉告給天后?
聽到了王勃的名字,裴炎才算是提起了些精神。
果然還是同類相輕。
“太子殿下有什麼需要寫的,也可以交給微臣,雖然微臣的文筆確實是不如王勃,但是,也一樣可以把殿下的意思都完美的表達出來。”
“這一點,微臣可以保證。”
裴炎積極爭取,可惜,李賢卻並不領情。
“裴令,這不是一回事,這一次我需要的不是能夠幫我寫好公文的人,我需要的是有極強文學造詣的人,能夠考據足夠典故的人。”
考據典故?
這還需要找別人嗎?
裴炎一聽就笑了。
“太子殿下,你這樣說,就是瞧不起子隆了,若論舊典故的掌握,微臣絕對是超過王勃的!”
“或許殿下對這些不太瞭解,所謂掌故,很多也是需要有家學淵源的,那王勃確實很有才華,這一點,微臣並不否認。”
“但是,他既不是出身琅琊王氏,又不是出自太原王氏,其先祖不過是出身祁縣的一支而已。”
“反觀我河東裴氏,從漢時就已發軔,如今子孫繁衍,已經亭亭如蓋矣,家學淵源根基深厚,最關鍵的是,微臣家中有海量的藏書,這些藏書之中的典故,都深深的存在微臣的頭腦之中,而王勃則不容易知道這些。”
“所以,殿下如果想要著書立說,微臣願意毛遂自薦,還請殿下考慮。”
吹噓夠了之後,裴炎居然還圓滑的謙虛了一下,讓人容易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我裴炎一直都很謙虛哈。
我可不是吹牛!
其實,聽他吹牛,李賢都已經聽飽了。
不過,他也不責怪裴炎,當評價一個人的思想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要聯繫這個人的生活時代。
裴炎就是大唐土生土長的人,他的思想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澆灌之下形成的。
他會有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
以世族為驕傲,以郡望為行走江湖的資本!
自從魏晉以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幾百年來奉行的就是這樣一種生存方式。
裴炎的腦子,就是這麼一個腦子,你能奈他何?
況且,裴炎說的,也有那麼一點點道理。
這個時代,和明清那種科舉制度已經根深蒂固的年代不同,讀書,知識,聽說讀寫,這些看起來是基本技能的東西,還都被嚴格的限定在一個小圈子裡。
只有這個圈子裡的人才能夠理所當然的享受這些學習的資格,但是,即便是圈子裡的人,也是要區分三六九等的。
所謂家學淵源就是壁壘之一。
比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他們這些綿延了百年的世家,在晉末,南北朝持續混亂的兩百年間,這些世家,不但保住了自己,還成為了穩定一地秩序的主要力量。
那麼,在其他的人都被命運的旋渦無情的捲入的時候,這些大世家卻仍然可以保住自己的家底。
在那個殺的人頭滾滾,殺的屍山血海的三百年裡,這些大世家依靠著各種盤根錯節的關係,頑強的生存下來,他們的家底當然是越來越豐厚了。
而這樣豐厚的家底是絕對不會被那些寒門子弟得到的。
這些家底不僅包括那些傳世的精美藝術品,金銀珠寶,更重要的部分,反而是那些看起來並不昂貴的前朝流傳下來的經典書籍。
書,是人類的寶庫!
世家的傳世準則就明顯的證明了這一點。
大家族擁有上萬冊書籍,在南北朝時期並不是神話,而是很多簪纓世家的日常。
而皇家想要總結哪個方面的學說,有的時候還要向大世家借閱家藏圖書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
所以,裴炎所說,並非全都是吹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