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誰和你是一家人?(第3頁)
忍辱負重!
太子殿下他實在是太苦了!
我們一定要助他脫離爛泥潭!
“賢哥哥的耐心,可絕對不是我們幾個能比得上的,果然是能幹大事的人!”
“太子妃,你可真是有福氣啊!”
小太平給出了公正的點評,房芙蓉只得是微微一笑,呵呵!
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啊!
這個李賢,真不知他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就以現在的這個場合,這個氣氛,還有這些人物,身為大唐的太子,他是完全有理由發作的。
甚至是毫不留情的奚落武氏兄弟。
大臣們,宗親們都會支持他的。
可他呢?
非但沒有奚落和刁難,甚至還扮起了其樂融融的主角之一。
還進入角色了呢!
“既然你有準備,那阿耶可就由衷的期待了,賢兒你先回去,這裡還有許多好節目,等著你觀看呢!”
李治確實是有所準備,但凡是宮廷宴飲,那都是他的最愛,他怎麼可以不把那些排練許久的好節目都拿出來呢?
李治可不像他的孫兒,他是個不養閒人的好皇帝,雖然喜好享受玩樂,可也不會把排場弄得過大,尤其是那些宮女太監和伶人,能夠為我所用,定期貢獻好節目的,才可以繼續供養。
人數過多,超出了宮廷供養的能力,那就要乖乖的請出去,採取末位淘汰的機制。
哦!
雖然大唐還沒有這個專業名詞,人們或許也並不明白他們這樣做的原理機制,但但凡是表演不好的,年老色衰,技藝下降的伶人,朝廷自然也就沒有供養的必要。
全都會把他們放出宮去,一方面有助於表現自己的皇恩浩蕩,另一方面呢?
當然是節約宮廷開支。
李治雖然喜歡玩樂,可他也不是音樂舞蹈的狂熱愛好者,這些都是可以割捨的。
而在大皇帝招呼過後,很快,一群身著舞裙的少女便聯袂登場,少女們每一位都洋溢著青春的美妙滋味。
李治饒有興致的看著她們,對於李治這一朝的歌女舞姬來說,她們無疑是幸運的。
別看大皇帝李治色眯眯的看著她們,其實,真論起來,大皇帝對她們可以說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李治是個窩邊草愛好者,人妻從來都是極好的,大皇帝一直愛的就是這一口。
這些少女啊,太嫩啦!
樂工就位,很快,悠揚的伴奏就響了起來。
少女們手挽著手,肩並著肩,歌聲還未起,腳下的節奏卻已經形成了。
她們踏著有節律的鼓點,很快就丹唇輕啟,美妙的歌聲便飄蕩在蓬萊殿的上方。
歌曰: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又曰: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這不是……王籍的詩嗎?
伴隨著少女們悠揚的歌聲,反反覆覆的重複著這四闕詩文,沉醉其中的同時,李賢也意識到了一件事。
所謂詩歌,詩歌,這個名稱從古至今流傳下來,那就是有理由的。
在大唐,所有的詩,在大宋,所有的詞,那都是可以譜曲,可以伴上曲調,唱出來的。
很多我們後世耳熟能詳的詩詞,只要是有巧手的樂工給譜上曲調,就可以演唱。
並不是只有詩經、楚辭那一類的古典篇章可以演唱,實際上,就算是李太白的詩詞,那也同樣是可以歌唱的。
完全沒有一點問題。
但同樣的,這樣廣泛的,隨意的演唱,也給詩詞的流傳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那就是,曲調往往都是樂工們自己現做的,也沒有什麼一定之規,就算是有樂譜,卻也因為戰爭的跌宕,年代的更迭,迅速流散,最後,只有那些容易保存下來的詩詞留下了,而曲調卻根本無人在意了。
流轉到了現代,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就好像是從來都沒有過曲調一般,成為了正宗的紙面上的東西。
對於藝術的流傳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損失。
王籍的這一首入若耶溪,意境清幽,搭配上歡快的曲調,很快就讓宴會熱鬧了起來。
李賢也是美滋滋的聽著妹子們那婉轉的歌聲,確實是賞心悅目啊!
這可比現代看演唱會過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