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多情種子李小九(第3頁)
可是,對於送出和親公主的一方來說呢,即便是送出的時候,千好萬好,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但是呢,只要是人一過去,就變成了人家的人,和自己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根本連管都不會管。
和我沒有關係了。
雙方都在利用和親的短暫和平期,積極備戰。
幾乎沒有什麼和平是用一個和親的女人就可以獲得的,相反,一個和親的公主,還會成為雙方的幌子。
讓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對方,往往前腳女人才剛剛送出去,後腳,大戰就又拉開了。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就可以明白,李世民是多麼英明神武,有情有義的君主了吧!
作為前朝的貴族,蕭皇后如何,其實並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但是,當他攻破突厥王廷的時候,還是沒有放棄這個已經沒有什麼價值的女人。
能夠把陷沒突厥,顛沛流離許久的蕭皇后接回長安,絕對是李世民做的最正確的一件大好事。
或許,當初做這樣的決定,也有聽說傳國玉璽就在蕭後手中的原因,或許,這不過是李世民的一個隨手功德。
但是,就是這一個善舉,也讓他在歷史當中的形象,更加豐滿了一些。
他是兇狠的篡奪者。
他是時間管理大師的冷酷情人。
他也是悼念髮妻的,最忠誠的丈夫。
他是最強武力的皇帝。
他還是坐擁凌煙閣二十四學士的明君。
說他無情,他也真的可以無情,若不然,問問天后武媚娘就知道了,感業寺的三年時光,是不是特別愉快啊!
可說他多情,他也確實多情。
只要是他認為是帝王事業之中,應該做的事,他都會盡力做好,即便是他本就是貴戚之家出身,卻也能夠了解民間的疾苦。
重視農業,卻也不荒廢武功。
啊啊啊!
這樣想來,身為兒子,李治還是要差他一大截。
但即便是如此多情又負責任的君主,也還是避免不了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
比如,和親之事。
對於李世民來講,選擇文成去和親,即便是心中感到一絲絲愧疚,但是,比之戰場上廝殺而死的眾多將士來講,這一點的犧牲,還是可以做出來的。
也是最經濟的選擇。
如果單拎出這一件事來看,李治的段數又要比父親高了。
畢竟,他是真正的多情種子,至於王皇后和蕭淑妃,這就很不好意思了,誰讓她們兩個不只是爭風吃醋,還勾結外臣呢?
還站到了大皇帝的對立面了呢?
翻覆是必然的。
什麼什麼?
你說,天后也沒閒著。
難道,她沒有勾結外臣嗎?
難道,那些狗腿子是不聽從武媚孃的調遣的嗎?
為什麼別人就丟了命,她的位置還越來越穩固了?
這就……
只能說,感情這個問題,真的是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更不可能找出什麼規律。
向上追溯來看,李治和武媚娘結緣的時間,絕對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開始了。
而到底是蕭淑妃受寵在前,還是和武媚娘勾連在前,大皇帝也不會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
雖然王皇后肯定是結婚在前,但是,眾所周知,李治是不喜歡王氏的。
當然了,在沒有嚴重衝突之前,李治對女人都是很好的,特別溫柔,而蕭淑妃從一開始就是東宮的良娣。
這是東宮太子妃之下的最高等級的女眷封位,但是呢,這裡面還要劃一個問號。
畢竟,從時間上來看,極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什麼呢?
就是,說不定,我們的天后,還是李小九的初戀嘞!
年紀上,完全對得上。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隔多年,李治還有動力把武媚娘從感業寺接回來。
這其中,自然有王皇后為了自己考慮的推動,但是,這也是為了投李治所好。
要說有情,難道,王皇后和蕭淑妃對李治就沒有情了嗎?
但是,武媚娘一來,李治的眼裡就再也沒有她們了。
這又是為什麼?
如果用初戀來解釋,就可以一通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