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14/214715/112480982.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usha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奪武還唐-第220章 炸飛武媚娘!(第2頁),月映大江,殊沙中文
月映大江 作品

第220章 炸飛武媚娘!(第2頁)

 誰成想,竟然還把壞事給做對了!

 這一回,舞臺從玄武門搬到了東宮,雖然呢,轟動效應上來說是差了那麼一點。

 但是,只要可以炸響這一下,獲得的收益卻是巨大的!

 一本萬利!

 造福整個大唐!

 而武媚娘呢?

 她完全不需要因為自己的離去而惱羞成怒,化身厲鬼。因為,在大唐漫長的百年曆史當中,她的名字也不會被抹去。

 她同樣也不必擔心死後被清算。

 李治嘛,還是個重情義的人。

 在武媚娘沒有亮出獠牙和魔爪之前,李治對她是沒有任何仇恨的,如果在這個時間點,武媚娘能夠壯烈也不失為是一個保全名譽的好事。

 她呢,也過足了掌權的癮,就憑她乾的那些事,樁樁件件,如此積極的介入大唐的各項事務,還以皇后之尊登上了泰山封禪,她的大名,想要讓後世人不知道,那都是不可能的。

 而對於整個大唐來說,少了她這麼一個禍害,日後不管是李唐的子孫還是為李唐鞠躬盡瘁的朝廷忠臣,那些能人志士,就不會慘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妖言令不會出現。

 酷吏也無法站在大明宮的殿堂之上。

 文臣武將雖然也還是有矛盾不可調和,但他們之間的爭端,絕對不會對大唐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這樣一來,便是對大唐實力最好的保留。

 可是,武媚娘呢?

 人人都得意,武媚娘自己呢?

 可不是大虧吃到飽?

 畢竟,都丟了命呢!

 別急,別急!

 按照李賢的計劃,這可是一個能夠直接達到三贏的壯舉。

 為什麼?

 武媚孃的名聲保住了,她又是因為李治的拉扯才跑來東宮看熱鬧的,最後壯烈撲街,李治怎麼可能對愛妻之死毫無表示呢?

 將來,這皇位的繼承者,必定是出自她武媚孃的肚皮,這難道還不夠完美嗎?

 李素節已經自我撲街了,李忠呢?

 更不可能了,都已經死透了,李治的異生子,也就只剩下一個李上金。

 而那位大哥別看平時嘻嘻哈哈,沒有頭腦的樣子,但實際上,卻是個最識時務的。

 才不會衝上來攪混水。

 那麼,皇位呢,就還是在武媚孃的這三個兒子之間流轉,不管是誰,只要能當上皇帝,那麼,將來,他的兒子再當皇帝,兒子的兒子再做了皇帝,繼續傳承下去,大唐的皇帝就逃不開武媚孃的血統。

 她也算是永遠的留在了大唐的輝煌歷史當中,豈不美哉?

 這樣完美的一個方案,卻沒有人願意提出來,是他們沒想到嗎?

 不!

 是他們根本就不敢想!

 武媚娘怎麼可能去死呢?

 她還要熬過李治,做真正的女皇帝呢!

 於是,想要推動最完美計劃的實現,只有靠李賢自己來殺身成仁了!

 點火吧!

 讓著大唐的歷史軌跡,徹底改變吧!

 去完成你的使命吧!

 手中的火舌子已經重新冒出了火星,噼裡啪啦的,分外好看,而它卻並不知道,看似普通的一次引燃,卻是可以改變歷史,改變大唐的!

 走你!

 去吧!

 我們一起完成我們的使命吧!

 為了給自己創造出逃離現場的時間,李賢把引線留的比較長,這也是他對目前製作水平不確定造成的。

 要是引線太短了,點燃它的製造人太子李賢本尊都來不及跑遠,那可如何是好?

 還有比自己做的火藥炸了自己的腳更詼諧的事嗎?

 “著了!”

 “真的點著了!”

 “聖人,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會炸起來嗎?”

 “這朕還真不清楚。”

 “你也不清楚?”

 “你不是見過嗎?”

 武媚娘是既吃驚,又輕蔑。

 可李治確實是不清楚!

 乖乖。

 這個陣仗,不太對啊!

 怎麼會就這樣直接點著了呢?

 皂角呢?

 不是還要在那銅缽盂裡研磨好長一段時間的嗎?

 為什麼這些工序都沒有?

 這就直接冒煙了?

 該躲起來吧!

 不一會,就要發出巨大的聲響了吧!

 旁邊的青石花磚也該被掀起來了吧!

 可是,為什麼一點跡象都沒有?

 在應對火藥爆炸這個方面,天皇李治也沒有太多的經驗,按照他的記憶,只要一開始冒火星,巨響立刻就會出現。

 可現在為什麼沒出現?

 一切都風平浪靜。

 會不會是哪裡出了問題,李賢還故意隱瞞不說。

 雖然心中疑惑重重,但是,不只是李治,就連一向牢騷滿腹的天后武媚娘,也只是緊抿著嘴唇而已。

 沒說話。

 他們誰都沒說話。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那長長的條案之上。

 不知為何,明明沒有這樣的需要,但李賢還是把盛滿了火藥的包裹給放在了上面。

 也許,這就是習慣成自然的力量。

 人們死死盯住那一點,知道,就在不久之後,那裡一定會出現驚天動地的變化。

 而這變化的始作俑者,也就是大唐正牌太子李賢,他的注意力卻全沒在火藥上。

 引線在一點一點被點燃,因為條件所限,即便是在露天無風的情況下,引線點燃的速度也並不快。

 對於火藥最後會炸響這件事,李賢已經沒有任何懷疑了。這已經是經過了多次試驗的,在這方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