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要點校後漢書!(第3頁)
李賢一席話,立刻引起了輿論譁然。
很多大臣們,根本就沒想到李賢藏著這一招,頓時就驚訝了。
太子他……好大的膽子!
這麼大的事,我們怎麼一點消息都沒得到?
人群當中,包括王勃、郝處俊等一干大臣,都用那種疑惑的眼神盯著李賢。
很顯然,他們是很不適應的。
他們每一個人幾乎都以太子身邊的近臣著稱,尤其是王勃,更是以大唐的第一筆桿子自居。
這樣一個人,如果李賢想要註釋後漢書,怎麼可以不先給王勃一個消息呢?
而此刻的太子李賢,他的心情是既激動,又雀躍的,甚至還有幾分緊張。
註釋後漢書,這可是悲情太子李賢,短暫的人生當中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他可以為後人稱道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現在,李賢就要完成它。
並且,充分利用它達成自己的目的!
“沒想到啊!”
“賢兒你竟然有這份心!”
“你剛剛為了大唐出征吐蕃,立下了不世戰功,朕還以為你要休息一陣,沒想到,你竟然早就已經想好了下一步的計劃。”
“有了你,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天皇李治開懷大笑,還沒說答應還是不答應,就已經是開啟了朕有一個好大兒模式。
只是,明明都是誇讚的話,聽進人的耳朵裡,就總是感覺不太舒服。
當你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千萬不要懷疑,那一定就是不舒服的。
對方的言語釋放出來的,必定就是這個含義。
“後漢書朕年輕的時候也很喜歡讀,不過,確實有很多地方都晦澀難懂,也有不少疏漏之處。”
“畢竟,范曄當年編纂這套書的時候,後期就在坐牢了,各方面的條件都跟不上,後漢書也沒能完本。”
“如今,我大唐國力昌盛,人才濟濟,確實是有餘力去點校這本書。”
“這件大事,交給你也確實是最合適不過的。”
“想當年,朕記得,青雀當魏王的時候,也是阿耶令他特招了許多王府文學,共同編纂成書《括地誌》。”
“此書一出,立刻震驚四座,成為了一部鉅著,如今,賢兒你貴為東宮太子,理應在文學上有所建樹。”
“朕支持你!”
“說吧,你都需要什麼人?”
“只要你一句話,滿朝文武隨便你挑!”
李治慷慨是說完這番話,立刻就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盯著諸位朝廷肱骨。
朕倒是要看看,誰敢去!
到底誰敢去!
天皇威脅的眼神,自然是不會被李賢錯過。
當李治提起青雀的名字,魏王的名號,太子李賢深吸了一口氣。
而當李治談起括地誌,談起,這些大臣都隨便你挑的時候,李賢甚至連呼吸都瞬間停止了!
他屏住了呼吸!
他無法呼吸了!
李賢確定了!
天皇李治,真的是恨他入骨!
青雀?
呵呵!
李治是不是也覺得,再次提到這個人,嘴巴有點燙?
他甚至都不願意提起此人的大名!
李泰!
魏王李泰!
編寫括地誌的是他,曾經贏得了李世民獨家寵愛,甚至都不需要出藩的人也是他。
曾經令李治也頗為懷疑,父親到底是最疼愛自己還是青雀的,魏王李泰!
啊啊啊!
李治居然提到了這個過世的人物,那一刻,就連他身後的武媚娘都被驚呆了!
李泰是因為什麼取禍的?
李泰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
可以相信,在場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吧!
現在想想,如今的李賢,處境和當初的李泰確實是有幾成相似。
雖然,李泰終究沒有坐上他夢寐以求的太子之位,而李賢現在已經是堂堂正正的太子。
可是,李泰當初是萬眾矚目的魏王,而現在,李賢也是萬眾期待的太子。
從地位上來說,他們兩個沒有什麼區別。
而李泰當初之所以組織了那麼一幫子人到他規模宏大的魏王府去編纂括地誌,目的也並沒有那麼單純。
網絡人馬,凌駕太子李承乾,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那麼多的大臣都在默默的支持李泰,而李泰又獲得了李世民的特別寵愛,甚至,有那麼一段時間,李世民甚至想讓他已經年紀一大把,早就該出藩的乖乖好大兒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暗示?
對於太子李承乾來說,李世民這樣的舉動,又代表了什麼意思?
這不就是看不上李承乾的意思!
而這些聚集在李泰身邊的大臣,他們如此吹捧李泰,當然也是看中了李泰身後站著的李世民。
看看李泰的聲勢,眾位大臣立刻就想到了當年的秦王府。
這不就是另一款文治版的秦王殿下嗎?
所以說,我們只需要支持李泰就可以了,等到時機到了,李世民自然會換下李承乾,如果他不想繼續看到自己當年的事蹟重演的話,他就一定會這樣做。
然而……
他們似乎忘記了,李世民他不是李淵,他可是個手段狠辣的人。
不要被他平日裡親親好大兒的表象給欺騙了。
於是乎,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纏鬥,很多人包括李泰本人才赫然發現,李世民的愛,不過是在不觸及他的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蓬勃的冒出來。
而一旦你有任何不安分的想法,那麼就不好意思,你也只能被貶到外地去,最後落得一個落寞而終的結局。
作為那場奪嫡大戰最後的勝出者,李治不可能不對當年之事記憶猶新。
而當李賢提出這個意圖的時候,天皇李治的心中也立刻就把李賢和當年的李泰掛上了鉤。
這一點,從他的言行裡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那麼,今天的李賢也將遭遇以前的李泰同樣的命運嗎?
而這樣一來,還有大臣們會願意跳東宮這個火坑嗎?
可以這樣說,因為李治已經拋出了讓李賢隨便選擇的名頭,那麼,只要是被李賢選中的人,就可以說是他的私人了。
而這些人,想到李泰的結局,還敢跟著李賢做事嗎?
對於群臣們的反應,李賢也是好奇的要命,身為皇帝,他都已經把明路只給他們了。
聽了這番話,誰還能不清楚,天皇李治的想法?
誰還敢支持李賢?
不會吧!
不會真的有人要這樣做吧!
如今的天皇李治可以說是不給李賢一點面子了。
讓他自己點名,這不就等於是讓他自己轉著圈丟人是一個性質嗎?
熟悉魏王李泰故事的大臣們,誰會願意跟著李賢冒這個風險?
而李賢就會面對無人可用,無人理會的尷尬局面。
到時候,他這位太子可就真的是顏面無存了!
一個光桿司令,很快就會徹底被架空,之後呢?
必然是想個辦法被貶謫到外地,命好的,可以保留一條性命,命不好的呢,說不定被拋棄之後,很快就會一命嗚呼。
各種原因根本就不重要。
有可能就是自己氣不過,久而久之,鬱鬱而終。
更有可能就是在外地遭遇了毒手,反正作為一位已經失勢的太子,李賢的死活以及他到底是怎麼死的,也不會再有人在意。
當面對李賢的時候,天皇李治的內心也是極度糾結的,很顯然,他也很想和李賢保持良好的關係。
畢竟,正是這個兒子,幫助大唐守衛了邊疆,打敗了吐蕃的強兵,他對大唐,對自己也是有突出貢獻的。
只要李賢不作死……
只要他不作死,李治就可以和他和平相處的啊!
天皇李治真的是有過這樣的念頭的!
可惜,誰讓他偏偏要作死?
不論何時何地,李治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太子在他的手下網絡自己的人脈。
甚至,可以說,現在的李賢比當初的李泰更加恐怖,他可是有巨大的軍功在身上的!
甚至,朝廷上明確表示支持他這位太子的大將軍也有好幾個!
如果,李賢再有了文臣們的支持,可以這樣說,只要是他行太宗故事,站到玄武門上,登高一呼,不需要殺人,他也一樣可以成為自封的皇帝!
李賢,現在越來越具備這樣的實力了!
不要忘記,點校後漢書的差事,可是李賢親自提出的!
就好像當初編纂括地誌也一樣是李泰為了表現自己而主動提出的一樣。
李賢對當初這位伯父的下場也清楚的很,然而,他還是這樣說了,他這是什麼意思?
他,難道不是在公然的挑戰做皇帝的父親嗎?
那麼,這些還答應跟著李賢點校後漢書的大臣,他們的定位又是什麼,這些大臣不會不清楚。
也正是在這種心態的策動下,天皇李治明明是滿腹的懷疑,卻依然還是表現的很開明,甚至是很支持。
現在,在這個莊重輝煌的宣政殿上,最尷尬的,也是壓力最大的,就屬這些一字排開的大唐忠臣了!
李治在看著他們,武媚娘在李治的身後,同樣銳利的眼神也沒有放過他們!
而近在眼前,幾乎就在他們的身邊,太子李賢玩味的眼神也落在他們的身上。
大唐最強三人組,全都在盯著他們看!
彷彿是要把他們扒皮抽筋!
掃視圈都是一層一層的,第一層就是李賢對大臣們的凝視,而在李賢的身後,天皇李治的視線可是貢獻給李賢和這些大臣們的。
而在已經形同仇人的父子的身後,還有隱於幕後的天后武媚娘,這一波,還沒到她出手的時候,但是,微微晃動的珠簾之內,天后的拳頭已經攥緊了!
機會來了!
天后的刀,增增作響!
宣政殿內,滿朝文武的注意力,全都聚集到了一個點上!
一個人的身上!
這個人是誰?
毫無疑問,只能是太子李賢!
只見李賢的喉結微動,緊接著,他的薄唇輕啟。
從天皇天后,再到滿朝文武,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而在這個朝堂之上,但凡還有一個人是呼吸正常的,他就只能是太子李賢!
李治的態度已經擺在這裡了,眾位大臣不管是想跟著太子的,還是想往後退的,都在等著太子李賢的一句話!
李賢,他會如何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