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74章 跟館藏品一模一樣(第2頁)

雪景寒林圖,自已可以大聲的告訴他年代和作家,那是因為雪景寒林圖是贗品,自已在誘導他。其實鑑定這東西,除了看眼力之外,還要看心穩不穩,有很多人因為心不穩,很容易先入為主,

比如說一幅畫,你不說是誰誰的,掌眼的人憑自已的眼力,很容易就能看出真假的;但你若是告訴他,這是北宋范寬的,當他看到畫風、技法都對的時候,在一些細節上,他就會自已勸自已。

“這裡范寬手哆嗦了一下,這幅畫一定是范寬晚年的時候畫的!”

“你看看這一筆,多精妙!雖然筆墨濃重了一絲,但若沒有這一絲,這山石就不會給人硬朗的感覺,更體現不出樹枝隨風擺動的柔弱感,大師就是大師!”

其實就是tm在細節上沒放好!

這在後世也是國寶幫常用的手法,拿著一件元青花去找別人鑑定,開口就說某某大師鑑定過,是真的!那有些心力不定的人,即便看出了問題,也自已懷疑自已了。

“這是明代的!”就在陳陽笑呵呵看著藤井,腦海中想著的時候,藤井開口說話了。

清代的水晶瓶自已見過不少,大多數都跟透徹,很少有這樣的水晶,按照年代推,加上從鎏金鍊子的形式上來判斷,如果這水晶杯是真的,大概在明代。

“元代!”陳陽微微看了他一眼,不緊不慢說道。

藤井噘著嘴,一臉壞笑看著陳陽,表示這不可能,如果陳陽說唐代、宋代的,自已或許還可以相信,但.......元代麼,自已是絕不會相信的。

“陳桑,我們都知道,你們國家元代,是一群遊牧民族的天下,說道打仗或許在當時他們無人能及,但你要是說,元代那幫莽夫有這樣的水平,我絕不相信!”

這種東西,怎麼可能輕易斷代呢,如果要是一件飾品或者擺件,還可以從工藝上來判斷,你這杯子就是一塊天然水晶掏空形成的,即便你說出有一百種方法來斷定這是元代的物件,那我就有一百零一種方法,來否定你的說法,如果在眼力上贏不了你,那就在總價值上贏你。

這是藤井的心裡想法,汝窯對汝窯,宋徽宗的玉鷹圖怎麼也要比這個破水晶杯值錢吧,雖然自已現在眼力上輸了一局,但在總價值上沒有輸,畢竟自已還有兩件東西沒有亮出來呢!

“水晶,是一種天然寶石,我國古代稱水晶為“水玉”“水精”“千年老冰”等。但從物理性質上來說,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硅酸鹽礦物晶體,是石英的完全結晶,晶面呈六面角柱狀,柱上有平行橫紋,多呈簇生狀,其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硅,摩氏硬度為7,具有強烈的玻璃光澤。”陳陽打了一個響指,走到桌子前面給藤井講了起來。

“藤井先生,你不要以為這件水晶杯無法斷代,我告訴你,這其實很簡單!”

由於水晶流傳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形成了自已的水晶觀,有不少古籍中也提到了水晶,《山海經·南山經》雲:“又南三百里,日耿山,無草木,多水碧。”郭璞注曰:“水碧,今水精也。”

關於水晶的成因,唐代人認為水晶是由千年冰所化。水晶由千年冰所化的說法可能來源於佛教,佛經中稱水晶為七寶之一,因而水晶被賦予了佛陀的神秘色彩,更成為善男信女們珍愛的隨身佩飾。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水晶的記載還有很多……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提到一水晶碗“夏蠅不近,盛水經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認為水晶有防腐、療疾的藥物作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引宗言:“嘉州峨嵋山出菩薩石瑩白明澈,若太山狼牙石,上饒水晶之類,日中照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因以名之。”這裡說到水晶有如同佛光的五色,實際上是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質所致。

到了宋代,關於水晶的記載更多了起來,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宋代筆記《事林廣記》中記載的一道菜——滴酥水晶膾,就和現在許多人喜歡吃魚凍一樣,在宋朝時人們也會把魚做成凝凍,稱之為“水晶鱠!”

“到了元代,”陳陽衝著藤井嘿嘿一笑,“有《漳浦縣誌》記載,元大德年間有太監奉旨督採水晶於梁山,於水晶場水庫留存刻有大德元年十二月的督採水晶碑文。”

“《寧海縣誌》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地方,石屏山摩崖。”陳陽揹著手,圍著桌子一邊走著一邊說著,當時大德二年,也就是1298年。當時哈剌公式奉旨在浙東一帶尋找水晶礦石,最後在寧海樟林有所發現。內容記錄哈剌公式在新昌董村石廠山採得大量水晶礦石,計11374斤,“皆珍異奇絕者”。同時提到“大德二年十一月奉旨尋採水晶,自寧海之樟林至新昌之石廠發洩地藏”,落款“大德三年正月”,即為哈剌公式1299年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