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896章 宋青雲的汝窯

宋青雲打櫃子,先從裡面拿出了一件瓶子,放在陳陽面前,示意陳陽看看。

 

陳陽從桌面拿過瓶子看了起來,這是一汝釉紙槌瓶,瓶盤口,長頸,方折肩,筒形直腹至底漸斂,臥足。通體罩施仿汝釉,釉質瑩潤,釉色幽雋,厚若凝脂,淡恬似玉,散見開片,足呈黑色,但此係在足胎之上罩施黑釉所致,形制端莊古樸。底面稍向內凹陷,帶有三顆芝麻大小的支釘痕。

 

紙槌瓶是宋代十分流行的瓶類制式,它形制尤如造紙打漿時所用的槌具故而得名,紙槌瓶亦稱直頸瓶,紙槌瓶的用途,除了單純的擺設外,應該是宋人“燒香點茶,掛畫插花”的花瓶。只是對於宋人來說,這樣一件器物在欣賞之餘,或許還能尋求到一種深沉的人生態度和精神境界,這是專屬於宋代的理性之美,是一種深受宋代統治者青睞的器物之一。

 

宋代汝窯瓷器多為小件器物,能有一件這樣的紙槌瓶,那可真是發財了。

 

陳陽一邊看著紙槌瓶,開始臉上喜笑顏開的,越看眉頭皺的越緊。汝窯瓷器釉色天青色,而自己手裡這件釉色灰青閃藍;釉色比汝窯更透亮,釉面具有明代瓷器特有的橘皮紋,陳陽將瓶子對光斜視,釉面泛起橘皮紋清晰可見。器身開片比宋代汝窯瓷器密而規整,佈滿細碎的紋片。

 

不對,這是一件老仿,如果自己沒看錯,這應該是一件明宣德年的官仿!

 

“這不對呀,”陳陽抬頭看了一眼宋青雲,“師叔,你在這考我呢!如果我沒看錯,這根本就不是汝窯,從特點上看,這紙槌瓶應該是一件宣德年的官仿!”

 

在明代,仿燒宋代名窯瓷器始於永樂時期,仿汝釉瓷器是從宣德時期的開始的。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勻淨,開細小紋片,釉面橘皮紋明顯,外底多署當朝年款。雖然這支紙槌瓶底部沒有署款,但是從特點上不難看出,這就是宣德的官仿!

 

“好眼力!”宋青雲笑了一下,“來給你看件更好的!”說著話,宋青雲轉身從櫃子裡將一件汝窯盤放在了桌面上。

 

汝窯盤,坦腹小撇口,口沿有包金時打磨痕跡,圈足微微外撇,造型線條舒展,製作工藝精細。釉水腴潤柔膩,色澤青中泛藍。整體格調如汝似官,透露著簡潔凝練、端莊靜雅、清正高貴的氣韻。足底“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款秀雅工整。雖為盤形,但應不是一般日用品。

 

最關鍵的,這又是一件官方!

 

汝窯仿造,在明宣德和清雍正、乾隆時期最多,明代還好一些,根據記載,只有宣德朝仿製了不少汝窯,其他朝代幾乎都沒有仿製;但雍正就不同了,雍正一朝瓷藝臻至頂峰,其中又尤以仿古單色釉最能體現其審美意趣,雍正皇帝臨位雖僅有十三年,卻於摹古宋瓷方面成就顯赫,從《清檔》之記載可知雍正時仿古瓷或出於圓明園下旨仿造或收起擱置養心殿,以便朝野之外陶冶心靈。

 

《竹園陶說》載:雍窯珍品多仿古,當時由宮中發出古瓷甚多,交御器廠仿製,製作有本,好其出器甚精。由此不難看出,宮廷命唐英燒製仿古瓷,通常是由宮廷御用畫師從內廷蒐集歷代名瓷,畫樣後由皇帝審閱,並根據皇帝的要求修改後,用木旋成樣子,再送交唐英仿燒。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記載由皇宮內廷發旨定燒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銅骨無紋汝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