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615章 傳奇一號先生(第3頁)

當時港城和內地這個古董價格相差價格相當的大,當時一塊從內地發過來的玉牌5毛錢,張衷憲匯款1000塊給父親,換來了500塊玉牌。拿到貨後,他小心翼翼地將玉牌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去除表面的汙垢,使它們煥發出溫潤的光澤。令他驚喜的是,這些玉牌在港城的售價竟然高達8到10塊,即使是一般的玉牌也能賣到4、5塊。巨大的利潤空間,讓張衷憲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經歷,他仍然感慨於當時內地和港城古董市場行情的巨大差異。

最終,父親發來的八箱貨物,為他帶來了上萬元的收入。正是憑藉著這些來之不易的資金,以及他勤奮的努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張衷憲一步步走向成功。就是這樣一箱一箱的貨品漂洋過海,勤快的張衷憲跑來跑去,吃苦打拼,一直到1959年才告一段落,三十歲的他終於在港城開了自己第一家古董商號——永元行。

張衷憲骨子裡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永元行主營批發,貨物充足,常常是前一位客人還未提貨,後一位客人就已登門。如何有效地展示琳琅滿目的古董,成了張衷憲思考的重點。他琢磨著,琢磨著,心裡漸漸有了主意。他決定將店裡的藏品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櫃檯中。紅釉瓷器自成一區,青花瓷器也歸於一處,一眼望去,紅綠分明,格外醒目,方便客人挑選。他還特意將小件物品擺放在前面,大件物品則置於後方,既方便客人觀賞,又顯得店鋪井然有序。

這種擺放方式在當時可謂獨具匠心,因為在此之前,大多數古董店的陳設方式都是隨意擺放,缺乏章法。張衷憲的這種陳列方式,不僅提高了店鋪的利用率,也方便了顧客的挑選,更提升了店鋪的美觀度。陳陽的子陽寄當行以及許多古董行都借鑑了永元行的這種擺放方式,可見其影響深遠。

時間來到1968年,港城局勢動盪,許多古董商紛紛遷離,就連著名的古董商仇炎之也移居海外。當時,張衷憲的妹妹正在輪蹲求學,她熱情地邀請哥哥來輪蹲參觀,順便見識一下當地的拍賣行。

妹妹的邀請正合張衷憲的心意,他欣然前往。在妹妹的陪同下,張衷憲第一次踏進了名為蘇比的拍賣行。拍賣行的景象令他大開眼界,耳目一新,他被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深深吸引。巧合的是,當時張衷憲在港城海源大廈的店鋪租期也正好屆滿,他索性關掉了店鋪,毅然投身到拍賣行業中。自此,張宗憲結束了在港城二十多年的古董店生意,正式進軍拍賣領域,開啟了他成為日後大名鼎鼎的“一號先生”的傳奇之路。

1968年,張衷憲第一次踏入蘇比拍賣行的會場,好奇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這場拍賣會像一顆種子,在他心中種下了對這種交易方式的濃厚興趣。儘管當時的他對拍賣規則一無所知,甚至連如何舉牌競拍都不得要領,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種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商業模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