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450章 關金川的好打算
關金川滔滔不絕地介紹著,陳陽只是微微點了點頭,眼神卻沒有離開過手中的明宣德青花鏤空花卉海浪紋花燻。他能感受到,這件瓷器沉甸甸的,彷彿握著一塊歷史的碎片。宣德年間的瓷器,那可是盛世輝煌的象徵,多少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
腦海中浮現出明人張應文在《清秘藏》中對宣德窯器的讚譽:「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絕品」。這段文字他早已爛熟於心,如今親眼見到實物,更覺字字珠璣,毫不誇張。
眼前這件花燻,構圖設計巧奪天工,繁複的紋飾卻絲毫不顯凌亂,反而層次分明,清晰可見,可見匠人技藝之精湛。鏤空工藝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令這件花燻顯得更加精緻華美。
鏤空細節
然而,陳陽深知,這種鏤雕工藝在明代官窯中雖然備受推崇,但燒造難度極高,稍有不慎便會導致器物開裂變形,成為廢品,是當時窯業的一大難題。
他回想起曾在史書中讀到過,萬曆皇帝酷愛這類鏤空裝飾的瓷器,為此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據《明神宗實錄》記載:三月己亥“工科都給事中王敬民極言瓷器燒造之苦,玲瓏奇巧之難。得旨,棋盤、屏風減半燒造。”大概意思就是說,萬曆十二年(1584)三月,工科都給事中王敬民上奏,陳述了瓷器燒造之苦,尤其是鏤空工藝的繁瑣複雜,請求皇帝下令減少燒造。
頂部
萬曆皇帝最終同意了王敬民的請求,下旨將棋盤、屏風等器物的燒造量減半,以便集中精力燒造他鐘愛的鏤空瓷器。由此可見,宣德皇帝對這類器物的喜愛程度,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工藝水平和文化價值。
鏤空製作,一直是明清兩代制瓷業的核心技術,即使是技藝精湛的官窯工匠,也無法保證每次燒造都能完美成功。為了降低成本,他們不得不減少燒造數量,以求精益求精。
而陳陽手中這件花燻,器型周正,沒有絲毫變形,雕琢精細,玲瓏剔透,繁密的花紋聚集在一起,卻毫無雜亂之感,堪稱鬼斧神工。
底部
他知道,要燒造出這樣一件完美的器物,無論是修胎成型還是裝燒成器,都必須慎之又慎,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尤其是這件花燻,必須採用模印成型工藝,先分別製作出各個部分,再進行拼接,最後才能入窯燒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