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畫中的扇子不一般(第3頁)
陳陽笑了笑,回答道:“當然有了,準確地說,應該是從唐代開始就有了。”他輕輕聳了聳肩補充道:“只不過是從阿拉伯傳過來的。”
唐代時,正在急速擴張中的阿拉伯帝國,與大唐貿易往來十分頻繁,根據史書記載,阿拉伯向大唐派遣正式使者就達37次,阿拉伯人帶來了象牙、棉花、白糖、寶鐵等特產,也帶來了罌粟和鴉片。
唐開元時期的《本草拾遺》中記載: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箭頭,中有細米。
生活於唐文宗時期的郭橐駝,也具有種植罌粟的經驗,他在《種樹書》裡寫道:鶯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種之,花必大,子必滿;詩人雍陶在《西歸出斜谷》中唱道:行過險棧出褒斜,出盡平川似到家。萬里客愁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
“這裡的的鶯粟、米囊都是罌粟的別稱。罌粟在傳入中國的最初數百年裡,並沒有造成大的危害。”陳陽打了個響指,跟幾人解釋說道,“這是因為當初很少有人吸食,罌粟主要還是作為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等到了宋代之後,罌粟直接就被用作藥材了。”
進入宋代後,人們對罌粟的認識更加深入,其種植也日益普遍。如《圖經本草》裡寫道:罌粟花處處有之,人多蒔以為飾,花有紅白二種,微腥氣,其實形如瓶子,有米粒極細。圃人隔年糞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極繁茂,不爾則不生,生亦不茂,俟瓶焦黃乃採這。可見宋人對罌粟的植物特徵、種植及採摘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宋代的醫家已用它來治病消災。在當時的許多醫書裡,均以罌粟的殼和果實為治病妙劑。著名詞人辛棄疾曾患有重疾,後遇一異僧,以陳年罌粟加人參等製成敗毒散,服下丸十餘粒,此後即愈。
陳陽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所以說,宋代有人見過罌粟花,這一點都不奇怪!”
“那為什麼還叫它虞美人呀?”勞衫在旁邊好奇地問道,“專家既然都已經推論出來,扇子畫的不是虞美人,為什麼不改過來?”
陳陽笑呵呵看了勞衫一眼,“你覺得叫虞美人好聽,還是罌粟花好聽?還是你想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國家在宋代就有罌粟了?”
“陳老闆,”賈老闆在旁邊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你不會認為,就因為這畫中畫了一把滬上博物館存放的宋代團扇,這幅油畫就能值錢吧?”
切!陳陽微微撇了一下嘴,我哪tm知道它為啥值錢,反正人家97年就賣300多萬,你們非得問,那我就得找個藉口唄!
“猜測!”陳陽笑呵呵看著賈老闆,“準確來說,賈老闆,我是在賭自己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