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趣味問答(第3頁)
中間夾雜一個篡位()?(),
看著都不是什麼好詞。
而且系統讓她選存疑的選項()?(),
說明這堆糟糕的詞語裡,有大半都是確認為真的。
羋八子陷入了沉默。
另外兩位秦國後人也陷入了沉默。
秦政和扶蘇也不知道哪個選項是對的,因為它要回答的是“存疑”,而不是“真假”。
存疑是相對於後人來說的,後人因為史料缺失無法確定一件事的真偽,這個叫“存疑”。但他們身為當代人,是真是假心裡門清,自然也就不“存疑”了。
不同位面存疑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位面留存的史書都不見得相同。
扶蘇懷疑正確答裡有篡位那個,但這是道多選題,他也拿不準到底有幾個選項是本題答案。
羋八子給父子倆使眼色,讓他們給點提示。
她之前就發現了,她這兩個後人知道的東西特別多。別管他們怎麼知道的,反正就是知道。
大家都是一家人,肯定要互相幫助。
可是父子倆沒有任何反應。
羋八子就懂了,哦,他倆也不清楚這道題的答案。那就沒辦法了,只能蒙一下。
羋八子很快做出了選擇:
“金和土吧。”
她覺得這種時候需要表現得謙遜一點,不然大王看到她左一個“太后攝政”右一個“外戚專權”,生她氣了很難哄的。
所以她選擇了土選項,也就是誇她功績的那一項。
還有就是自己給自己起尊號那個選項,畢竟多選題,總不能只選一個,她便隨便拉了一個出來湊數。
反正註定答不對了,維持住自己在大王心裡的好印象才是要緊事。
幸好她還有爭氣的後人,就算為著後頭的數代明君,她的地位也會穩固到無人能夠動搖。
系統判卷:
【回答錯誤!】
【金選項尊號相關記載並無爭議,出自《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
【土選項也不存在爭議,該評價來自研究先秦史的名家馬先生。馬先生在秦史界極具權威,為我國著名史學家。】
系統宣佈正確答案是“昭襄王篡位掌權”和“始稱太后”這兩條,也就是說攝政那些聽起來很糟糕的描述都是真的。
羋八子:唉,日子真難過!
幸好,還有個篡位存疑。不然就不是兩條黑歷史掛身上了,而是足足三條。
魏惠王忽然開口:
“其他選項可以詳解嗎?”
他不好過了,別人也別想好過。什麼太后攝政、篡權奪位的,都給他細細分說。說清楚一點,好叫秦人下不來臺。
尤其是昭襄王篡位這個說法,他很感興趣。如果對方是篡位奪得的江山社稷,那就有意思了。
三個秦人都懶得理他。
秦政和扶蘇是因為不以為意。
別管正史上昭襄王是怎麼繼位的,和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所在的原生位面
又不是正史位面,而是同人文衍生位面。
同人文的作者立場是偏向秦國的,寫作時當然會刻意挑選對秦國有利的說法取用。反正是存疑的記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她選哪個都理直氣壯。
所以在父子倆的位面,昭襄王就是正經繼位的。
扶蘇記得當時是秦武王死後國內亂了起來,好幾方勢力支持不同的人繼位。偏偏惠文後死得比她兒子還早,所以也沒個人能主持大局。
最後幾方勢力博弈,羋八子和她兄弟率領的楚系一脈佔據上風。將外出為質的公子稷接回國繼位,鎮壓了其他勢力,誅殺了企圖奪位的公子壯。
因為母親和舅舅在自己的繼位上出了大力氣,後續昭襄王親政後起初並沒有太過限制母親手裡的權力。
所以直到昭襄王三十五年,還能出現宣太后誘殺義渠王這一經典事蹟。一直到昭襄王四十一年,他才下狠手收拾掉了魏冉這個集團。
但扶蘇也學過歷史課本,知道這是所有推測裡比較小眾的說辭。
更常見的版本是另外兩種。
系統的詳解雖遲但到:
【昭襄王篡位說出自唐朝人編纂的《史記索隱》,因是近千年後的後人所作,無法確定真偽。】
【秦國史書《秦記》記載昭襄王為正統繼位,受臣子擁立上位,將惠文後擁立的庶長子壯等打為逆賊,並誅殺。《史記》選取了秦國史書的記載,不曾懷疑這一段的真實性。】
【但有史學家認為這段記載可能是昭襄王等既得利益的後人粉飾太平之作,故意歪曲事實抹黑公子壯,實則自己才是逆賊。】
【另外關於惠文後的記載也存在相悖之處,《史記》裡同時記載了她早於秦武王便去世和謀反被誅兩種結局,無法確定哪一種是真。】
【另有一種說辭是惠文後與宣太后各自擁立一位公子,皆非昭襄王。是趙武靈王想插手秦國內政,於是支持在燕國為質的昭襄王回國繼位,群臣屈從於趙國的壓力,只能選擇接受。】
所以關於昭襄王的繼位真相,存在著好幾種說辭。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誰也無法說服誰。
如今輿論上有許多支持篡位說的跡象,但僅憑唐人一本《史記索隱》實在是沒什麼說服力度。
哪怕是漢人寫的,可信度都高一點。
扶蘇聽完嗤笑了一聲:
“唐朝人寫的啊,那沒事了,正常操作。”
扶蘇不是針對唐朝人,他平等地對唐朝漢朝南北朝宋朝等一系列寫史書的後世人都有意見,因為幾乎每本書裡都存在作者自己杜撰的部分。
尤其是漢朝寫的秦史,南北朝寫的漢史,唐朝寫的秦漢史,宋朝寫的唐史,看看就得了。
近的朝代都有記錯的地方,何況遠隔千年的人寫的東西,關注他們還不如等出土文物呢。
想搞事沒搞成的魏惠王臉一黑:
“那不還有板上釘釘的太后攝政和外戚專權嗎?”
扶蘇無所謂地說:
“大秦不是好好的?又不是你家發生了這種事
7()_[(.)]7€7@?@?7()?(),
你這麼著急幹什麼?”
魏惠王被噎了個夠嗆。
羋八子噗嗤一笑。
系統沒去管他們的官司()?(),
只繼續做自己的選項詳解。
【目前史學界一般認為宣太后開啟了太后攝政和外戚專權的先河()?(),
迷惑項為呂雉。呂雉是開啟的漢朝先河()?(),
有個前提條件“漢朝”,所以選項不存疑。】
呂雉:勿cue。
她不搞這個大漢就四分五裂了,那些人罵她的時候倒是好意思。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臭不要臉。
秦國。
嬴駟選擇性忽略了選項裡那些不太好的詞語。
就像扶蘇說的,大秦這不是好好的嘛。他要相信自己兒子的能力,而且滅義渠確實是個大功。
只可惜如今義渠提前得知了此事,不知還能否順利被剿滅。
比起計較這個,嬴駟更在意的是秦國實打實到手的利益。他和群臣商議起如何應對義渠的發難,根本無暇他顧。
至於篡位,如今肯定不會再有這番爭論了。公子稷已經被接回國,往後他便是大秦太子無疑。
【關於“始稱太后”的爭議來自宋人和漢人的爭端。】
【宋人寫的《事物紀原》裡說是她第一個稱太后的,但更早期的《戰國策》和《竹書紀年》裡曾經稱魏惠王之母和秦惠文後為太后過。】
【不過因為這些史書都是後人所作,皆非本朝記載,無法斷定真偽。】
畢竟漢朝人習慣了“太后”稱呼的存在,說不準就是覺得這個稱呼古已有之,才在寫史書的時候給其他人也安上了呢?
在此之前確實沒有誰正兒八經地記載一句冊封太后之類的話,也沒說太后這個詞是誰發明的。
解答完所有選項之後。
系統宣佈下一個受害者,君王后。
君王后年紀已經很大了,歷史上她還有幾年便會逝世。她忖度著自己這輩子沒做過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題目應該不會叫她下不來臺。
結果系統問道:
【以下有關齊王建的描述,正確的是:
金、繼位之初便自己掌權
木、長平之戰時曾慷慨解囊,向趙國支援糧草
水、秦滅韓前曾到秦國朝見過秦王政
火、參與過合縱攻秦
土、以投降換取了秦國五百里封地】
君王后:……
為什麼前面兩個人都是說他們自己的事情,到了她就成她兒子的糟心事了?
好在現在的時間點上,她兒子繼位已經有好些年了。不少事情君王后是親歷者,可以直接確定真偽。
她很快把前兩項都劃掉了。
兒子剛繼位時是她掌權攝政,長平之戰那次,臣子勸說他給糧,他拒絕了。
後頭三個選項裡,合縱攻秦,她猜自己兒子沒那個抱負和膽量。另外兩個倒都像建兒能幹得出來的,不過封地那個估計不是真的。
或者說,秦國可能以封地作為誘餌,騙取她兒子投降。但封地實際上並沒有給出來。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