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驚鴻 作品

第 256 章 有防一起破(第2頁)

 他看了一眼群聊。

 [秦始皇]:@東秦史官,說吧。

 [東秦史官]:是,陛下!

 [東秦史官]:一切還要從曹孟德三顧茅廬說起。

 曹操:?

 劉備:?

 諸葛亮:?

 劉備:這不是朕的詞嗎?

 [東秦史官]:當時兗州名士秦正在昌邑附近隱居,曹州牧得知消息後,求賢若渴。便登門拜訪,希望先生出山輔佐。

 所有人腦袋上都冒出了一個問號。

 [隋文帝]:且慢,兗州名士叫什麼?

 [東秦史官]:卑職怎好反覆直呼四世陛下的名諱!

 眾人:確定了,真的是他。

 [魏文帝]:這個名字起的,真是叫人一點都猜不出來和始皇帝有關係呢。

 東秦史官彷彿沒聽出來曹丕在陰陽怪氣,還頗為贊同地回覆了他。

 [東秦史官]:@魏文帝,是的,曹州牧就沒有發現,整個大漢官場都沒有意識到這位秦先生很有可能就是始皇帝陛下的轉世。

 大漢官場裡的曹操孫權劉備等:……

 別罵了,師傅別罵了。

 [魏武帝]惱羞成怒:曹子桓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

 [明孝宗]:可能是因為叫秦正而不是嬴正,我等後頭朝代的,都習慣嬴姓之稱了。

 說起來提到那些姬姓媯姓羋姓的,似乎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大家都知道他們叫張良田建熊悍。

 [漢文帝]:若是在朕這一朝,朕還是能夠發現不對的。

 畢竟賈山在漢文帝時進上的文章《至言》中,將秦始皇稱之為“秦政”。

 [唐高宗]:朕也能意識到不對!

 他耶耶李世民手底下的孔穎達奉太宗之命所做的《詩經》研究著作《毛詩正義》中,也曾在卷首寫過“秦正”,一字不差。

 《毛詩正義》可是唐朝的《五經正義》之一,是當時官府頒佈的官書,學子都要研讀。

 漢末眾人:……

 夠了,你們這樣顯得我們更傻了。

 但孫權還是要努力挽尊。

 [東吳大帝]:秦正重名太多,未曾發現不對也正常,畢竟誰也想不到始皇帝轉世後名姓不曾變過。

 確實,誰敢信叫秦正的就是秦始皇本人啊,只會覺得是個巧合。

 [東秦史官]:不錯,當時漢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哪怕看到秦先生之子名為秦胥,也同樣未曾多想。

 漢末眾人再次:……

 [漢昭烈帝]:秦胥也不能證明什麼,胥乃起名常用字也,又非秦扶胥。

 [東秦史官]:起初確實叫秦扶胥的,是曹州牧提醒他二名非禮也。雖說這項規定乃新朝王莽所定,東漢光復後按理來說可以不再遵守。但世家大族既然都如此行事,最好還是修改一番。是以五世陛下才將“扶”字隱去,假稱秦胥。

 曹操:……

 曹操摸了摸臉,覺得有點臉疼。

 怎麼還是他提議的?他是傻子嗎這都沒看出來不對勁?

 [魏武帝]:操難道就沒覺得他們起二字名不對勁嗎?還是說他們並非世家出身,這才不講究這些?

 [東秦史官]:自然是世家,秦氏可是兗州有名的隱居家族。只不過曹州牧聽聞秦先生乃前朝始皇帝后人,誤以為先生是不屑於遵守大漢規定。

 [魏武帝]:???他居然還知道秦正和秦扶胥是始皇帝后人???

 曹操恨不得去搖醒另一個位面的自己,讓他清醒一點。

 這都快要跳到你臉上告訴你朕就是始皇帝、朕兒子就是公子扶蘇了,你怎麼還沒往心裡去!

 [東秦史官]:可能曹州牧不信鬼神吧。

 [東吳大帝]:連墓都敢盜的,不信鬼神很正常。

 突然被揭老底的曹操:。

 不提這個還好,一提這個大漢皇帝們就應激了。因為曹操盜誰的墓不好,盜的是漢室宗親,劉恆的次子梁孝王劉武,和漢景帝劉啟一母同胞。

 雖然因為竇太后想讓他當皇帝的關係,惹得劉啟猜忌,積鬱而死。但人家到底是正正經經的皇親國戚,血緣關係還那麼近,老劉家總不能坐視不理。

 群裡很快蹦出來一堆聲討曹操的。

 劉徹沒跳出來。

 這傢伙當初想搶的可是他的皇位。

 他爹劉啟廢了慄太子劉榮之後,竇太后就想讓劉啟立皇太弟。要是當時叫他們成功了,以後可沒劉徹什麼事了。

 所以雖然劉啟還看在母親的面子上出來說了兩句,劉徹卻全程只當沒看見。

 直到鳳秦史官突然冒泡。

 [鳳秦史官]:說起盜掘皇陵,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當初丞相劉徹給自己逾製造了個皇陵。他下葬後人死債消,我大秦女帝倒是未曾報復他,還曾提議派人替他看護陵園。

 [鳳秦史官]:然而劉黨官員疑心女帝想損毀陵墓,斷然拒絕了。結果沒多久守陵人監守自盜,陪葬品很快流了出去。

 劉徹:!

 劉徹悲憤不已,怎麼換個世界他還是擺脫不了被盜墓的慘事?而且第一次失竊都是守陵人乾的,他挑守陵人的眼光就那麼差嗎?

 [漢武帝]:說的比唱的還好聽,朕才不信她是真心想為朕守靈。只怕換上她的人,朕的陵寢只會被盜得更厲害。

 [鳳秦史官]:女帝不是那樣的人,畢竟她又不是二世陛下。若二世在位,肯定說什麼都要把你的陪葬品搬空。頂多給你留個空陵,不至於砸了。

 區區丞相還敢僭越用皇陵,沒給你碎屍萬段不錯了。

 [漢武帝]:……

 其他人:……

 你還怪實誠的,是不是忘了你們始皇帝陛下還在群裡?

 史官自覺失言,趕緊轉移話題。

 [鳳秦史官]:總之劉徹自己安排的守陵人不靠譜,哪怕後續他的心腹們想方設法防盜,也沒什麼用。

 [鳳秦史官]:大秦至今的眾多皇陵,也就他劉徹的被盜得最厲害。其他陵寢都有軍隊保護,無人敢碰。

 [鳳秦史官]: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之中或許也有盜墓賊認為劉徹乃亂臣賊子,哪怕盜了也無人追究的緣故在。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大秦皇帝誰都沒管。但是如果他們跑去盜秦帝的皇陵,那就呵呵了。

 劉徹氣憤地一拍桌案:

 “豈有此理!”

 別不是秦人自己派的盜墓賊吧?

 他才不信什麼“女帝不像秦梓桑那麼缺德”呢,秦梓桑能越過始皇帝返祖成秦昭襄王那樣的貨色,焉知他的後人裡會不會有別的皇帝也返祖。

 [秦始皇]:@鳳秦史官,你姓甚名誰?

 秦政看著看著感覺出不對勁了。

 這個史官一點都不像正常史官那麼謹小慎微,還敢吐槽二世皇帝。說她沒有後臺,傻子都不信。

 [鳳秦史官]十分震驚:我這麼快就露餡了嗎?!

 [宋太祖]:什麼意思?你不是史官?

 [鳳秦史官]:我是史官啊,但我也是大秦宗室。我們大秦宗室子弟沒有蔭封,都得靠自己的本事討生活。

 [鳳秦史官]:回始皇帝陛下,晚輩嬴姓秦氏意秋,秦十一世女帝簫韶四世孫。

 雖然她所在的時代已經是秦十八世了,但是鳳秦皇位更迭比較快。所以當今陛下和她同輩,算是堂姐妹,關係不錯。

 秦氏的公主們都挺彪悍的,自然不像普通臣子那麼謹慎小心。尤其意秋一直在女帝身邊修史,不怎麼摻和朝堂政鬥,被縱容得更加隨性。

 秦政心道果然。

 他之前就懷疑這人是秦朝宗室子弟,如果是他和扶蘇的女性後代,就不奇怪了。扶蘇這個性子,不知道會把女兒養得多飛揚肆意呢,後世肯定也有樣學樣。

 鳳秦史官乾脆把群名改了。

 [秦意秋]:先祖,可以給我看看太子殿下長什麼模樣嗎?

 她早就想看幼年太子的照片了。

 秦政想了想,到底是自家晚輩,便滿足了她。對著沉迷玩珠子的扶蘇拍了張照片發出去,正好捕捉到扶蘇察覺到父親動作疑惑抬頭的那一瞬間。

 [秦意秋]:!可愛!還想看更多!

 [秦始皇]:……

 秦政果斷無視了她。

 不愧是太子的血脈後人,跟他一樣很懂得寸進尺。

 養過孩子的人則有些疑惑。

 [唐太宗]:這確定是一歲不是三歲?

 [秦始皇]敷衍他:秦人天生就高。

 李世民:你在內涵誰?朕也不矮啊!

 史書記載唐太宗身高八尺,唐朝一尺是三十釐米,也就是兩米三以上,不過這種記載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誇大。

 但再怎麼誇大,李世民的貴妃韋珪骸骨曾經考古出土,專家測量推算,她有一米九。古代男子一般也有一米九以上。

 何況李家出自隴西李氏,隴西本也是秦地。往前數幾百年的話,隴西人都是老秦人。

 所以李世民選擇附和秦政。

 [唐太宗]:始皇帝說的不錯,我們關中人天生就高。

 男人,不能在個頭上輸給別人。

 [周武皇]:……無聊。

 眼看群裡的話題被扯開了,曹操略微鬆了口氣。可別再聲討他了,方才文若看了他好幾眼。

 雖然他屠城和盜墓的時候,文若都沒說什麼,但他知道文若其實不太贊成。只是前者有家仇在勸不動,後者則是曹軍確實存在糧餉不足的客觀因素,為了行軍打仗無可奈何。

 曹操偷偷給兒子曹丕發消息,讓他催促東秦史官繼續往下說。曹操自己是不肯冒泡了,免得又引發聲討。

 曹丕不是很想搭理他爹,可又不得不乖乖聽話,畢竟還有個少年曹丕在他爹手裡討生活呢。

 [魏文帝]:@東秦史官,你不會也是什麼秦氏宗親吧?

 曹丕思更合適。

 [東秦史官]:自然不是,臣只是尋常小官罷了,不敢高攀陛下。

 [秦意秋]:對了,之前的故事還沒說完呢。你跟我說說,曹操怎麼三顧茅廬的,我拿去臊小阿瞞。

 [魏武帝]:!你怎麼喊操小名?!

 [秦意秋]:因為我認識我們這個位面的你呀,要不是剛剛想起來你家原姓夏侯,我差點就沒認出來。

 秦意秋只認識叫夏侯操的世家子,不認識什麼曹操。

 大秦壓根沒有宦官執掌大權的條件,和大漢國情不同,所以自然也就沒有一個權勢龐大到需要過繼孩子的曹騰了。

 秦皇用人不問出生,落魄世家夏侯家因而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夏侯操幼時就經常在咸陽的圈層裡混跡,秦意秋和世家子相交,自然認得彼此。

 曹操裂開了。

 喊他阿瞞就喊吧,怎麼還加個“小”字?

 秦意秋:誰讓我比你大十來歲。

 [秦意秋]:阿瞞如今年方十五,還未入朝。我都當了好幾年史官了,他見了我還要喊阿姊呢。

 曹操:……

 突然多了個賽博發小,還是最難搞的刁蠻姐姐類型。想到對方以後一口一個小阿瞞,曹操痛苦面具。

 [魏武帝]:打個商量,喊我孟德如何?

 [秦意秋]:那萬一我這個位面的你表字不是孟德呢?

 曹操心一橫,決定死道友不死貧道。

 [魏武帝]:你可以向他的長輩提議,給他取個表字叫孟德。如果他的長輩不同意,你就請你們陛下賜下表字。

 孟德多好的表字,他會喜歡的。

 如果不喜歡——陛下都賜下表字了,不喜歡也得喜歡,沒有拒絕的份。

 [魏武帝]:對了,你既然認識操,那肯定也認識旁人吧?袁紹你認識嗎?不行,袁紹不在群裡。

 [魏武帝]:孫權你認不認識,他小名叫什麼你可知道?還有劉備,劉備應該認識吧?漢室宗親呢!

 [秦意秋]:……

 [東吳大帝]:你清醒一點,你十五歲的時候朕還沒出生呢。

 郭嘉也乾咳了一聲提醒明公:

 “大秦哪兒來的漢室宗親?怕是劉玄德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都沒有出生。”

 曹操木著臉:

 “哎,怎麼只有我們幾人在群裡?要是多來幾個,不就能替操分擔了嗎?”

 郭嘉同情地看了一眼主公。

 結果群裡那位大秦公主說道——

 [秦意秋]:孫權劉備我不認得,但是我認得阿彧和阿嘉。

 荀彧:……這個阿彧不會是我吧?

 郭嘉:……主公十五歲的時候,嘉不是才出生嗎?

 [秦意秋]:下回去荀氏和郭氏拜訪,我再拍照發給你們看,嘻嘻嘻。

 兩位謀士齊齊譴責地看向曹公。

 要不是曹操非要拖別人下水,他們也不至於被拉出來共沉淪。

 曹操堅決不看他們的眼睛:

 “操也不想的。”

 郭嘉悲憤不已:

 “嘉才出生!萬一叫公主瞧見嘉尿床,再拍了照放出來,嘉豈不是一世英名要毀於一旦?!”

 曹操大喜,這樣不就有人比他更社死了嗎?

 不是,現在可不是高興的時候。

 曹操連忙正色:

 “奉孝多慮了,那阿嘉還不一定是你呢。”

 郭嘉:呵呵。

 去郭氏找的阿嘉還能是誰?

 作者有話要說

 郭嘉:拜錯主公,懊悔一生(不是)

 第256章有防一起破

 秦政有時候真想把群裡那堆傢伙都禁言了,可惜他只擁有秦朝人的管轄權,禁不了其他朝代人的言。

 幹不掉那就只能無視。

 秦政輕輕摸了摸懷裡貓崽的毛毛,壓下了那一絲絲的煩躁。

 小貓咪睡著睡著翻了個身,滾出了衣襟。秦政伸手接住,乾脆讓兒子躺在自己掌心裡睡了。

 秦政用手指撓了撓貓崽下巴,小貓立刻抱住父親的手指蹭了蹭,打了個小哈欠,很快又睡熟了。

 群裡劉邦正追著鳳秦史官問秦梓桑是怎麼騙齊王糧草的。

 [鳳秦史官]:齊王與楚王有仇,但他自己不想發兵攻打。聽聞秦國有意攻楚,在酈食其和相邦後勝的勸說下便給了大秦一些糧草支援。

 [鳳秦史官]:後來,大秦用這一批糧草攻打了魏國。

 眾人:……

 [漢高祖]:都這樣了,齊王后頭還肯借你們糧?

 [鳳秦史官]:齊王只要想打楚國,自然得借。何況他借糧是為了示好大秦,哪怕不攻楚也是要借的。

 [周武皇]:秦滅齊後,齊王建不是被始皇帝丟去共地自生自滅最後餓死了?

 [鳳秦史官]:這是哪裡來的謠言!我們始皇帝陛下仁慈寬和!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

 武曌貼出了史書照片。

 [周武皇]:(圖片)

 [鳳秦史官]一口咬定:都是造謠!編史的人是誰?!

 [周武皇]:司馬遷。

 [鳳秦史官]:我知道他,被丞相劉徹宮了的那個。他和他爹一起寫的那本《史記》我看過,裡頭沒有這段。

 說著史官還翻出了《史記》,也找到這一段拍照貼了上去,證明自己的論調。

 ——正史上司馬談因隨漢武帝泰山封禪,途中染病去世,導致未能親自動筆,只給兒子留下了大量史料。

 梓桑位面因為劉徹不是皇帝,再怎麼囂張也不好去泰山封禪,就沒有去成。司馬談因此躲過一劫,所以是帶著兒子一起修史的。

 兩界歷史發展不同,所記錄的文字自然也有區別。且大秦書籍未遭項羽等人焚燬,司馬氏父子可以查閱的典籍記錄更多也更全面,錯漏自然比正史上少許多。

 然鳳秦史官認為這是一部私史,他們大秦官方有自己的《秦史》。

 沒事看什麼《史記》?

 要看也是看《秦史》!

 聰明人都猜到了是兩界發展不同,導致的最終記載文字出現偏差。

 但是——

 劉徹緩緩打出一個:?

 [漢武帝]:你說誰?丞相誰?

 劉徹很想質疑這是重名,可就算重名,也不至於兩人做過的事情差不多吧?

 還有一點劉徹也很想吐槽,秦始皇和“仁慈寬和”這個詞有半毛錢關係嗎?

 [鳳秦史官]:丞相劉徹啊!你們這個位面沒有嗎?司馬遷都有,劉徹應該有吧?他可是號稱“行帝王之實,無帝王之名”。

 [唐太宗]:有是有,就是沒想到他也下海了。

 李世民快笑死了,好好一個漢武帝,成了大秦丞相。雖然看起來是個架空皇帝的權臣,但那有什麼用?一看就沒有謀朝篡位成功。

 畢竟鳳秦史官之前簡要介紹過她們那邊的歷史,說的是秦十世才把皇位玩丟,距離劉徹所在的時代還挺遠的。中間也沒有其他人稱過帝,直接就是女皇簫韶逼他退位了。

 劉徹忙活半天還是個丞相,慘。

 劉徹氣得頭疼,這個李世民怎麼說話的?什麼叫下海?跟群裡那個後世的研究生學了點詞就亂用。

 [漢武帝]:呵呵,總比你強,那個世界怕是連你都沒有!

 說到這裡,劉徹突然想通了。

 [漢武帝]:@漢高祖,曾祖,這麼看來家中還是朕最有出息。你看你們幾個都無名無姓,朕還能當上丞相。

 原本大秦還在,劉徹還當他們老劉家一直在沛縣那一塊地裡刨食呢。別看劉邦自己當上過亭長,呂雉嫁給他之後不還得親自種地?

 和耕農比起來,丞相不要好太多。

 不過就算是耕農也和他劉徹沒什麼關係,畢竟劉邦要是沒發跡,他可納不到薄姬為妾。沒有薄姬就生不出劉恆,就更別提劉啟劉徹了。

 [漢武帝]:朕這也算是光宗耀祖了,沒叫老劉家一直當泥腿子。

 老劉家:……你還很得意是吧?

 劉邦氣不打一處來。

 [漢高祖]:要是沒有乃公為兒孫鋪路,你連出生都夠嗆。

 還敢跟他嘚瑟。

 [鳳秦史官]:@漢武帝,你是劉徹?

 她一晚上看完所有皇帝的記錄,肯定沒辦法看得特別仔細。所以都是挑著大事看的,也沒去記誰叫什麼名字。

 司馬遷被漢武帝處罰這件事,在漢武一朝的歷史上不算什麼重要事件,會被她忽略可太正常了。

 鳳秦史官著重看的是漢武帝的各項改革和衛霍的軍功,當時還感慨過衛霍兩位大將軍果然在哪裡都能出人頭地。

 至於漢武帝的改革——

 大秦因為早就把各項制度完善了一個遍,到丞相劉徹繼位的時候,雖然劉徹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內容卻已經和正史上漢武帝乾的完全不一樣了,沒辦法通過這些來聯想到兩人是同一個人。

 鳳秦史官趕緊翻開資料確認了一下漢武帝的姓名,之前她看都沒看名字,所以毫無印象。

 [鳳秦史官]:你居然真的是劉徹!亂臣賊子!竟然還叫你當上了皇帝!

 劉徹頓時就不高興了。

 [漢武帝]:朕的皇位是祖上傳下來的,朕作為太子直接繼位,名正言順。就算罵亂臣賊子,也該去罵太祖高皇帝,罵朕做什麼?

 [漢高祖]:???

 史官果然去翻他祖上的記錄了。

 [鳳秦史官]:你爹果然是劉啟,還有你祖父劉恆、曾祖劉季。我原還奇怪,他們作為我大秦的三代忠臣,怎麼出了劉徹這一個企圖篡國的亂臣賊子,原來根子在劉季身上。

 [鳳秦史官]:好哇,劉季果然不安分,以前的忠心肯定都是裝的。始皇帝陛下,您看到了吧?可千萬要防備這傢伙,別再重用他了!

 [漢景帝]:……

 [漢文帝]:……

 [漢高祖]:怎麼怪到乃公頭上了!雖然是乃公打的天下,劉恆劉啟這兩個坐享其成的難道就沒有問題?

 [鳳秦史官]:郎中令劉恆自小與四世陛下一同長大,他定然沒有反心。都是你們這些父輩孫輩拖累了他,如今還想拖他下水汙衊於他。

 [鳳秦史官]:劉郎中令親自教導出來的劉啟自然也是個好的,任官期間也從未做過對不起大秦的事,怎能與劉季劉徹一概而論?!

 史官一向秉持冤有頭債有主,絕不會因為父輩和兒孫的原因牽連他們無辜的親人。

 所以史官覺得名聲極好的大秦忠臣劉恆和劉啟,肯定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別人。

 [漢高祖]:……

 [漢武帝]:……

 窺屏的劉恆和劉啟齊齊乾咳一聲。

 雖然當大秦忠臣沒什麼好高興的,但能踩著高祖和武帝刷名聲,還是挺叫人心裡舒坦的。畢竟自己得了便宜,和另外兩人比起來可幸運多了。

 漢文帝的寵臣鄧通笑道:

 “先前後世之人誇得最多的都是高祖與武帝,未成想換了一個世界,反倒是他們二人遭受貶斥,陛下得了美名。”

 這可不就是風水輪流轉麼。

 劉恆微微一笑:

 “只是秦人如此而已,傳至後世,可就不一定了。”

 後人只看功績,人品不過是功績的加分項而已。

 既然大秦有他們劉家人也有司馬遷,焉知沒有衛霍?但凡衛霍立下足夠的功勳,發掘出他們的丞相劉徹自然也能跟著受益。

 鄧通一想也是:

 “那衛將軍是衛皇后的弟弟,說不得又是武帝發掘出來重用的。”

 秦政只是低頭玩了一會兒兒子,再抬頭話題就跳到這裡了。他撥了撥滾動條,把歷史消息都看了,看完皺了皺眉。

 這劉家人果然很不安分,不可重用。

 罷了,左右後頭時代的那些名人他都記住了。他能活千年,自己招攬即可。大秦不缺人才,挑乖順的任用也足夠。

 [秦始皇]:梓桑繼位後都有什麼作為?

 大一統時期兒子幹過什麼,秦政基本都能猜到。無非就是用各種手段輔助父親將大一統政策順利推行下去,他更想看看兒子繼位後的操作。

 [鳳秦史官]:二世陛下繼位後沒有太大的動作,只是在平衡朝堂而已。畢竟陛下您太長壽,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完。

 [秦始皇]:他何時繼位的?

 [鳳秦史官]:六十有七。

 帝王們:???

 早死的皇帝們都破防了。

 搞什麼?他們連六十七都活不到,怎麼會有人六十七才繼位啊?都六十七了,繼位了還能幹嘛?不是說年紀大了腦子會糊塗,反而治理不好國家嗎?

 [唐宣宗]:晚年繼位,不怕成為第二個秦昭襄王嗎?

 [秦昭襄王]:寡人怎麼了?寡人不是挺好的嗎?你應該說唐玄宗,那才是你們大唐人。

 唐朝人真不會說話。

 [明仁宗]:那倒還不至於和唐玄宗比,你對你親玄孫也太狠了一點。

 [明宣宗]:應該對標晚年的仁君吧?

 秦梓桑走的仁君路線,或許這種性子的皇帝晚年沒那麼昏聵呢。而且要是真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也不至於被後人如此盛讚了。

 [宋太祖]:重點難道不是始皇帝活了多少歲,才把他兒子拖到六十七繼位?

 眾人:有道理啊!

 [鳳秦史官]:自然是耄耋之年!始皇帝陛下可是我大秦最長壽的皇帝了!

 好,又破防了一批。

 在古代八十多可是超高壽,能活到六十都值得大肆慶祝。多的是皇帝活不到他一半的,三十多就沒了。

 [秦始皇]:梓桑活了多久?

 秦政並不在意自己的壽數,畢竟又不是他本人。他本人如今輕易死不了,便更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

 還是兒子的身體狀態更要緊一些。

 [鳳秦史官]:二世陛下執政十年,七十七歲駕崩的。

 [漢景帝]:你們父子倆可真能活。

 [唐太宗]:@秦始皇,始皇帝,可有長壽的技巧傳授?

 李世民主要是想為妻女問,史書記載他的觀音婢和女兒們都死的早。太子承乾雖然也早死,不過多是因被貶才鬱鬱而終的,這個可以規避。

 所以重點還是妻女。

 [秦始皇]:修身養性,少生孩子。

 眾人:……

 你三十多個兒女,你現在跟人說少生孩子???

 [漢武帝]:朕的兒女只有你的三分之一。

 [秦始皇]:所以你比唐太宗長壽。

 有14個兒子和21個女兒的李世民:……

 [唐太宗]:朕主要還是打仗留下的暗傷和遺傳病,應當與子嗣無關。

 [秦始皇]:你不是想替你妻子問?

 秦政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學過的知識,女子生育會對身體造成嚴重負擔,重則影響壽命。

 少生還好,生多了,而且還連年地生,想要長壽幾乎不可能。長孫皇后生了七個兒女,早逝可太正常了。

 沒有經歷過現代知識教育的古代皇帝們很難接受秦政的這番論調,而且皇帝們一般都覺得寵愛一個女人就得和她不停地生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多寡確實能證明這人有多受寵。

 [唐高宗]:耶耶,阿孃是生下幼妹兩年後去世的。

 [唐太宗]:!!!

 李世民心想,那不能讓觀音婢生了。他之前就懷疑過觀音婢的早逝是否和幼女的出生相關,如今連始皇帝都這麼說,可信度極高。

 [漢武帝]:只是女子要少生而已,朕身為男子應當不要緊。

 [秦始皇]:反正你也生不出更多的,你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漢武帝]:……始皇帝,你這麼說,朕就不太高興了。

 [秦始皇]:《漢武故事》不是說你有一萬八千多后妃,這麼多還是隻有十幾個孩子,可見你就是生不出來。

 [漢武帝]:!!!!!!

 秦政其實知道《漢武故事》是編的,而且一萬八也太誇張了。自己當過皇帝的人誰看了這個數字能不知道是假的?

 劉徹一共才活了69歲,一天寵幸一個不重樣的,才能勉強把這麼多人睡完。怕是後宮的宮女宦官全加上,也沒有一萬人。

 但是這不妨礙秦政拿出來說事,反正被造謠的又不是自己。

 劉徹簡直頭暈目眩:

 “這本書到底是誰寫?”

 造謠能不能造得靠譜一點?但凡它寫個一百八,劉徹就認了。一萬八,當他是做種的公馬嗎?

 因為最近群裡在討論秦二世的執政理念,劉徹就叫了好些個臣子一起來看。這會兒眾人憋笑憋得非常難受,忍了又忍才沒有露出端倪。

 一萬八!哈哈哈!

 [漢武帝]:後頭的皇帝真的沒人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嗎?

 他怎麼那麼不信呢?群裡這老多皇帝,想查真正的作者還能查不出來?肯定是故意不去查的,可惡。

 “咪嗚。”

 貓崽崽睡醒了,翻了個身露出小肚皮,還有些睏倦地看著眼帶笑意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