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6 章 裝病撒嬌(第3頁)
以前壓榨庶民,那是仗著庶民無力反抗。現在企圖壓榨異界的國家,不會以為人家跟庶民一樣弱小可欺吧?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同理,便宜廉價的商品也代表著未來你將付出更多代價,補上它的差額。
這一日的早朝匆匆結束。
在李斯那篇文章背完之後,已經沒有人有心思討論其他事情了。而且今日本來也沒什麼大事,最近大秦太平得很。
橋鬆快步跟上了祖父和父親。
回道乾元宮正殿,橋松就迫不及待地發問了。他覺得今日的事情很蹊蹺,李斯怎麼突然就官復原職了?
扶蘇把玩著鎮紙:
“因為大秦現在需要他復出。≦()_[(.)]≦?≦????≦()?()”
橋松皺眉:
“可是如今是三相併立……()?()”
扶蘇含笑看向他:
“大秦的國土越來越大,兩個丞相已經不夠用了。()?()”
不能在外頭搞分封,但是光有洲際長官還是不夠的。先王們可以去當洲長,可洲長也得配備足夠能幹的副手。
不僅如此,中央也得有足夠的丞相輔助秦政處理政務。
橋松頓時明白了:
“日後洲長身邊會有次一等的洲相,而都城也得有更多的丞相。”
這次就是在篩選誰當那個留在都城的丞相,誰當被派遣去地方的洲相。李斯先奪得了一席之位,其他人還需努力。
秦政端起茶盞抿了一口:
“丞相有四人即可。”
畢竟洲相們還是很能幹的,都城的壓力不會太大。加兩個人選應該就差不多了,不行再添就是。
如今還剩一個席位,而外頭虎視眈眈的人數卻不少。
橋松好奇地問道:
“還有一個人選會是誰?”
秦政沒有回答。
扶蘇反問他:
“你覺得誰最合適?”
橋松沉吟片刻:
“呂雉,或者蕭何。”
但具體是誰,他有些拿不準祖父和父親的想法。
秦政放下茶盞:
“昭襄王要去外頭任洲長,而他身邊需要一個靠譜的人盯著他。”
扶蘇聽到這話就忍不住笑了:
“是要個靠譜的人盯著他,還是要個靠譜的人給他善後?”
這可真是語言的藝術了。
橋松秒懂:
“看來呂御史可以留下升任丞相了。”
畢竟兩人裡頭,明顯是蕭何更適合去給昭襄王打輔助。如果不選蕭何,馮去疾也行,但馮去疾不一定能兜住昭襄王搞出來的麻煩。
蒙毅是肯定不會被派去的。
雖然蒙相公是個善後小能手,但他是秦政為兒子培養的,兩人打配合多年了。哪怕扶蘇和秦稷畫風相似,兩人搞事的手段和造成的後果也千
差萬別。
秦政認為蒙毅還是得留下給扶蘇當助手才行。
橋松忽然意識到一件事:
“馮去疾的相位坐不穩吧?”
在這麼多厲害的後浪夾擊之下()?(),
他遲早要退位讓賢的。尤其是他爹還能把先王復活出?#?#??()?(),
焉知以後會不會復活個張儀商鞅的。
商鞅還好()?(),
比起治理國家更適合去當個把控制度改革的專業人才。張儀就不一樣了()?(),
他在理政上頭更擅長一些,尤其擅長邦交。
扶蘇卻笑了笑:
“你錯了,他爭不過馮去疾。”
扶蘇拿了一張紙出來,將華國的官方部門構成大致寫了下來,遞給兒子看。
橋松看完這才明白父親為何這麼說,很明顯張儀是更偏向外交的人才。真復活了也是去擔任諸如外交部長這類的職務,而非丞相。
只不過在當年七國並存的時代,外交有時候比治理內政更重要。所以外交見長的相邦會更吃香,不善外交的相邦反而會顯得不夠厲害。
——除非他擅長變法。
可大一統王朝就不一樣了,外交的重要性開始下滑,治理內政反而成了重中之重。
馮去疾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好像名氣一類的都不是很大,但他在內政治理上幾乎沒出過疏漏。
就連王綰也都是同一類型的人才,要不是在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站隊上出現問題,可不一定能輕易被李斯取而代之。
橋松後知後覺地發現:
“祖父偏愛的丞相人選,似乎都是內政見長的?”
扶蘇頷首,誇了他一句還不算太遲鈍。
橋松表示自己學到了。
李斯那篇振聾發聵的文章橫空出世後,大秦內部風氣為之一清。緊接著襲來的就是官學上的改革,經由秦稷篩選修改過的新式教科書終於推行向了全國。
大秦當然沒有辦法短時間內發展到異世界那樣的程度,但是大秦又不著急。這種事情急不來,而大秦有的是時間慢慢發育。
國民早就習慣了以前的生活,就算不能快速過渡到什麼都很便利的社會,也不會有人去鬧的。
因此,大秦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下去。穩紮穩打,而不是想著走捷徑。
捷徑可沒那麼好走。
期間華國也提出過可以支援教育等事業,但都被秦國拒絕了。脫離了詭域之後語言都不通,風俗也迥異,怎麼支援?
對面確實已經有了完善的教育體系,能讓“留學生”快速成長起來,花個十幾年就能培育出一大批合格的技術性人才。
可那又如何呢?
教育是最不能叫別國插手的事情,哪怕人家只教技術也不行。
雙方最好進行有限的交流,各取所需之後就保持距離。兩千年的代溝不是說著玩的,彼此也一直都對國民隱瞞這一番外交關係。
因為他們都不想讓國民受對面的社會風氣和經濟文化影響。
事實上兩邊在進行過一些必要的交流之後,後續來往就不多了。華國試探過後發現秦國難以滲透
5()_[(.)]5?5_?_?5()?(),
就放棄了繼續做那些未雨綢繆的佈局。
說真的()?(),
華國方還挺擔心秦國會跑來佔領藍星的。
畢竟大家都笑稱秦始皇看到地盤就想據為己有()?(),
把所見之地都納為大秦領土。哪怕對面抵擋不住自家的熱武器威脅()?(),
可人家擁有更高一籌的詭異力量。
詭異的特殊能力多而雜,華國其實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應對。華國至今還沒出現乙級覺醒者,大秦卻有很多,甚至還有甲級的。
所以對面其實也挺忌憚他們的。
扶蘇在雙方交換到足夠的急需品後就果斷關閉了兩界的聯絡,彼此各自安好。
不過讓他比較意外的,是華國除了物資交換之外,還提出過想借閱大秦的各類藏書。尤其是那些後來被項羽火燒咸陽宮弄失傳的,以及各國的史書。
大秦方因此去了解了一下藍星那邊的歷史學界,順帶著就瞭解到了考古學界,然後……
群臣義憤填膺:
“無恥!大逆不道!竟然挖掘陛下的陵寢!太可惡了!”
要不是君上沒發話,他們就要帶兵打過去了。
秦政看著這群人,只問了一句:
“你們打得過對面嗎?”
群臣就蔫下去了。
老秦人還從沒感受過這等憋屈,他們是頭一次在軍事實力上被人吊打。
太子殿下竟然還笑得出來:
“憋屈是嗎?那就記住你們現在的不甘,不要忘了如今君上遭遇到的屈辱,牢記軍隊戰力的重要性。”
大一統王朝最怕的便是安定久了,就開始懈怠軍事。
扶蘇通讀過了從華國那邊拿到的史書記載,他發現漢朝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強盛的軍事實力,很大原因是匈奴一直虎視眈眈。
哪怕到漢末,看似胡人都被打服了。但實際上一有機會還是會跳反,一直在給漢朝製造壓力。
到了唐朝就不同了,民族大融合確實風光無限。四夷無法給李隆基造成太大的壓力後,這個人墮落得比誰都快。
漢朝四百年沒出過這麼敢高枕無憂的皇帝,唐朝分明在李隆基登基之前還飽受反叛的戎狄騷擾,李隆基就敢放鬆警惕。
雖說軍隊上頭沒有懈怠練兵,可光軍隊不懈怠沒用,統治者懈怠了比軍隊懈怠了還要災難。
說一個反常識的事情。
宋朝的軍備開支吊打歷朝歷代,宋朝最出名的三冗問題裡有個冗兵。
他們每年拿著大量錢財去養軍隊,軍隊人數非常誇張。但是有什麼用呢?大部分軍隊作戰實力很差,就是吃空餉的。
好不容易出現一些作戰強的隊伍,又遇到皇帝和高官拉跨。有時候是皇帝想打官員拖後腿,有時候是皇帝和官員一起拖後腿。
扶蘇冷冷地審視著下方眾人:
“諸卿想來也不願意重蹈兩宋覆轍吧?”
他們大秦很大概率不會削減軍隊開支,但是就怕官員腦子拎不清,時間長了拿養豬的法子養兵。
群臣被罵得不敢抬頭。
雖然他們還什麼都沒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