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絕殺之機
寫完後,朱棣將信吹乾,封好,叫來親信讓他儘快送出去。然後轉身回到座位上,陷入沉思之中。
一旁的黑衣老僧姚廣孝自然也是看到了信中內容,對著朱棣點了點頭。
朱棣笑了笑道:“本王當然也知道,允炆這是想引我上鉤。若我不去,便是抗旨不尊;若去了,那便是與周王一樣。為今之計也只能選擇裝病。”
不日之後,朱棣所寫的那封信件便按照既定的時間和路線,順利地抵達了京城的皇宮之中。
朱允炆坐在奉天殿的書房裡,身旁分別站著齊泰和黃子澄。當朱允炆拆開信封、展閱信件之時,臉上流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其實,早在他決定寫信給朱棣之前,心中就已經大致猜到了事情的發展走向。畢竟,朱棣又豈會如此輕易地落入陷阱、自投羅網呢?果不其然,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樣,朱棣回信稱自己生病了,然而,以朱允炆對這位四叔的瞭解和判斷,深知朱棣根本不可能真的病倒。
尤其是看到回信中的最後一句話時,他將書信遞給兩個大臣,他們三人更是相互對視一眼。因為這句話在他們眼中,明顯帶著一種強烈的警告意味,哪裡像是一個身患重病之人能夠寫出的語氣!
“兩位先生啊,朕這位四叔擺明了就是想要裝病,以此來逃避進京面聖的旨意。”朱允炆滿臉不屑地說道。
此刻,他的內心對於朱棣違抗他皇命的行為感到十分好笑,但同時也清楚地意識到,要對付這個老謀深算的皇叔並非易事。而站在一旁的齊泰和黃子澄,則陷入了沉思之中。
齊泰拿起那封信件,再次看了一遍,隨後不禁笑了起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啊!燕王此次之舉,明擺著就是在公然違抗聖旨。依微臣之見,我們不妨藉此良機,果斷派出人馬前往燕王府。至於這其中的緣由嘛,自然也就是他抗旨不尊。”
站在一旁的黃子澄聽聞此言,急忙擺手制止道:“不可不可,如今這天下間藩王眾多,眼下咱們不過剛剛成功削除了周藩而已。而燕王身為諸王之首,實力不容小覷。他此刻佯裝生病,實則是向朝廷示弱,這反倒可讓其他藩王產生他們自身的力量根本無法與朝廷抗衡的心態。所以,微臣仍然堅持之前的提議,應當先逐步削弱燕王的羽翼,斬斷其手足,從長計議,徐徐圖謀之。”
齊泰聽後,並未固執己見,反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黃子澄的策略。事實上,諸位藩王雖身處各自的封地,是沒有財政權以及人事任免權的,但他們手中依然牢牢掌握著相當可觀的軍權。
因此,朝廷若想順利實施削藩大計,首要任務便是掌控各地的軍權。而達成這一目標的途徑唯有通過巧妙的人事任免來進行軍隊調度,派遣心腹親信去準備削藩的地區,掌控當地的軍政事務,從而架空藩王的勢力。待到時機成熟之後,再尋找合適的藉口,對藩王家產予以查抄。
如此觀之,實際上於朱允炆而言,重中之重當屬人力,即那些值得他信賴之人手。設若明太祖朱元璋健在並欲行削藩之舉,那麼朝堂之中各級官吏皆能充當此類人事調動的核心要角。然而,朱允炆與老朱不同的是,他剛登皇位僅短短兩月而已。坦率地講,現今的朝堂乃是朱元璋臨終之際為其所構建的,用四字概括便是“根基未穩”。
正因如此,朱允炆將其至信之人張昺早早派遣至北平,以取代原先的北平布政使。不僅如此,為達削弱朱棣軍事實力之目的,亦或說是將朱棣束縛於北平一城範圍以內,他又調遣宋鍾前往開平、徐凱赴任臨清,而耿獻則被調任至山海關。
要想徹底掌控住一個藩王,已然需要這麼多的親信出馬,並且他們剛剛被派過去,對於當地的具體狀況以及軍事方面的調動都尚未完全瞭解和熟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摸透其中的門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直接對朱棣採取行動,那結果肯定不會如同削除周王時那樣順遂如意。畢竟朱棣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角色,很有可能會激起他強烈的反抗之心。一旦出現這種局面,就極有可能引發各地藩王紛紛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朝廷,到那時,整個國家必將再次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正因如此,黃子澄始終堅持著自己一貫的主張,專揀軟柿子捏。而面對像朱棣這般難啃的硬骨頭,未必非得硬碰硬地用牙齒去啃,可以採用迂迴戰術,比如先派遣自己的心腹之人逐步替換掉朱棣身邊的勢力,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削弱他的力量。
朱允炆微微頷首,表示贊同道:“既然
如此,那朕就暫且再陪著四叔演一齣戲碼。他不是聲稱自己病倒了嗎?想來也是無力妥善處理北平的政務了。黃先生,即刻將張信和謝貴派遣過去,責令他們務必替朕悉心照料好四叔。”
此刻的朱允炆臉上流露出一絲戲謔的神情,心中暗自盤算著,對於朱棣這個所謂的對手,他根本未曾放在眼裡。的確,以當前的局勢來看,朱允炆擁有五十萬能夠隨時調動的雄師勁旅,而反觀朱棣這邊,不僅北平的城防大權已被剝奪,所能掌控的兵力恐怕也就只有王府內為數不多的家僕而已。至於城外的燕山衛雖尚有三萬士卒,這已然成為朱棣倘若膽敢奮起反抗所僅存的唯一變數了。
突然,朱允炆像是想到了什麼重要的事情一般,轉頭對齊泰說道:“哦,對了,齊先生啊,近來聽聞開平一帶頻繁遭受邊寇的滋擾襲擾。你不妨以兵部的名義下達指令,調集燕山衛趕赴開平駐守,也好助當地一臂之力。”
齊泰心領神會,瞬間洞悉了朱允炆此舉背後的深意,當即抱拳應道:“遵命,陛下!陛下英明睿智,此計定能讓燕王束手無策。”說罷,齊泰眼中閃過一抹欽佩之色,對於這位年輕皇帝的謀略手段深感折服。
朱允炆毫不猶豫地將北平城外那唯一一個隸屬於朱棣調遣的護衛所,燕山衛調離至開平。這一舉動,無疑是絕殺,是給了朱棣一記沉重的打擊,其殺傷力堪稱殺人誅心!
此刻的朱允炆那是鐵了心地要讓朱棣陷入絕望的深淵,讓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一步一步踏入早已預設好的致命陷阱之中,卻毫無反抗之力、束手無策。
實際上,如果並非以上帝視角來判斷歷史走向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朱允炆已然手握一把無敵的王牌。
相比之下,朱棣手中的牌面則顯得極為慘淡,猶如一對三般弱小無力。即便朱允炆將手中的牌隨意拆分,逐一打出,這場較量的勝負似乎都已註定,他根本不可能輸掉這場爭鬥。
然而,歷史就是具有偶然性的,即便朱允炆對於他這四叔的算計可以說的上是細緻入微,但千算萬算,朱允炆唯獨漏算了一個關鍵人物,那便是朱棣身旁那位神秘的黑衣老僧。
這位老僧之於朱棣,恰似諸葛亮之與劉備、徐茂公之與李世民、劉伯溫之與朱元璋,總是能夠在看似絕境的情況下,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謀略,找到那一線生機,化腐朽為神奇,硬是從這一對三中殺出一條血路,打出令人驚歎的絕殺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