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558章江西傑瑞出動,張之維的鋤地功(第3頁)

 這個方法在後世,特別是在農村大行其道,很多人都經歷過,有靈的,也有不靈的。

 龍虎山作為符籙三宗之首,即便是不修符籙的道士,這點小把戲還是會畫的,而且都很靈驗。

 對於這

九龍水的出處,張之維他們討論過,一致認為是某位老前輩天天吃魚,又經常被魚刺卡到,所以發明了這手段。

 天師府門人吃飯的場景,讓呂慈和陸瑾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鯉魚刺多,實在下不了筷,乾脆饅頭配鹹菜,吃點龍虎山特色上清豆腐也不錯。

 吃完了飯,眾人開始每日的勞作,沒錯,就是勞作,當道士的,可沒有坐享其成的說法,桌上吃的食物,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種的,陸瑾和呂慈這兩個客人,也加入了進來。

 龍虎山雖然有萬畝良田,大量佃戶,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田地,都是自己在種,甚至他們還在養豬,逢年過節就殺一頭,給門人打打牙祭。

 對於普通人來說,種地是個極其辛苦的活,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干就是一整天。

 但對異人而言,卻算不得什麼,與其說是勞動,更不如說是一種修行,用長期的機械化勞作來磨鍊自己的性子,從而更好的靜下來,更好的入定。

 曾經,張之維仗著金光以炁化形的能力,變成一輛人形犁地機,一口氣犁了幾十畝地,氣的師父讓他連夜恢復原狀,然後不準使用手段,就用鋤頭,一鋤頭一鋤頭的翻地。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靜功境界第一次突破,在這個過程中,他還自創了一個鋤地功,在龍虎山廣為流傳

 陸瑾和呂慈這兩個新加入進來的苦力,見眾人挖地的姿勢特別的瀟灑,便詢問了一下,得知還有這種功法,當即去請教張之維。

 張之維也不吝嗇,當即給他們示範了一遍,傳給了他們。

 然後,便能看到,呂慈和陸瑾在那裡時不時的扭腰撅腚,別捏的調整著自己挖地時的姿勢。

 同時,他們心裡也在回憶著張之維先前的話,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挖地的時候,力量不能夠用盡,要留有餘力……

 因為這塊地並不是很好的耕地,下面時不時就有大石頭,下鋤頭之前,要先探清楚地下的虛實,然後再出手。

 要把這塊地當成你的對手,你不知道對手會出什麼招,就好像你在挖開泥土之前,不知道里面藏著什麼。

 所謂的鋤地功,就是在鋤地的時候,與天地自然互動,從而達到一樣天人和諧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性與命都會得到增長。

 嚴格來說,鋤地功是一門性命雙修的功法,只是過於粗淺,很多人感受不深而已,但若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去鋤地的修行,卻也可以滴水石穿,成就非凡。

 如果鋤地者的天賦夠高的話,未必不能出現挖地十年,出山天下無敵的場景,說起來,這種事情還真的出現過,不過是在少林,也不是挖地,而是搭棚,搭棚三年,什麼都沒學,但卻成了天下有數的高手,江湖人稱,少林搭棚大師。

 “不知我這鋤地功,能否複製一下?”張之維心道,他說這話的時候,下意識把自己忽略了。

 這時,揹著一個小包袱的張懷義,出現在了田坎上:

 “之維師兄,晉中師兄,師父安排我去文縣的青雲觀有點事,我來和你們做個告別!”

 “去多久?”張之維停下鋤頭,走過去詢問道。

 “快則幾日,慢的話……”

 張之維大力的拍了拍張懷義的背:“別說喪氣話,膽子要大點,別搞得跟個江西傑瑞一樣,我這邊已經做好囑咐了,若有什麼應對不了的情況,也別管什麼‘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的規矩,直接請堂口裡的……仙家出馬!”

 在師父那裡得到了幾張符籙做底牌,又在張之維這裡得到保障,張懷義臉上出現笑容:

 “師兄,這點變通我還是有的,對了,江西傑瑞是什麼啊?”

 “…………”

 張之維想了想,說道:“江西……嗯……咱們這地方就是江西嘛,傑瑞嘛……就是俊傑和祥瑞,所以,你懂我的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