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考公面試(第2頁)

  “如果我是該活動的組織者,首先我會解決好送什麼的問題,送技術一定要送到老百姓的心坎裡,必須要先走村入戶,瞭解農民在種植過程當中缺乏什麼技術,在什麼地方有痛點和毒點,送真正使用的技術,可以給農民增加收入的技術,而不是一味的高大全。”

  “其次要解決怎麼送的問題,農民朋友,多數文化水平低,學習理論技術知識的難度較大,所以在教習技術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實例,做到通俗易懂。”

  “最後一點,解決送的好的問題,以往我們也有過類似的技術下鄉活動,專家們送出技術後,就不再參與了,這就導致許多農民朋友離開指導之後又不會操作了,後續出現問題也得不到相應的解決,所以專家下鄉一定要把後續工作安排好,既然下了鄉,不僅要親自去泥地裡走一走,還要做到和農民朋友緊密聯繫,持續的進行跟盯和幫扶,專家這兩個字不僅體現在技術上,還要體現在態度上。”

  “我的回答完畢!”

  張行從容不迫,自信沉著的完成了答題。

  雖然在場的幾位考官並沒有給予任何口頭的回應,但張行能夠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兩個字:“有戲!”

  走出辦公大樓,張行也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在整個面試過程當中,他都是自信滿滿,但要說一點都不緊張,那也是假的。

  下午一點左右,張行轉了三路公交車,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回到了東沙老家。

  東沙鎮是波南市靠近沿海的一個小漁鎮,以前叫東沙鄉。

  生活在這裡的,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靠海打魚的漁民。

  張行的祖輩就是打魚的,爺爺曾經還是波南鄉打魚團隊中的把頭,後來爺爺去世,打魚的手藝又傳給了張行的父親。

  雖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漁民的收入也比以前好了一些,但隨著各種生活壓力的疊加,小漁鎮漁民們的生活並不能達到富足的水準。

  張行是他們那個村子為數不多的考上985院校的大學生,畢業之後,父親張明就一直勸說他不要急於參加工作,讓他嘗試一下考公。

  畢竟這年頭,要論穩定性和長期發展,考公是最佳的出路。

  在父親張明的苦心勸說下,張行結合自己的性格和未來的想法,最後這才報名了公務員考試。

  “媽,我回來了。”

  張行回到家的時候,母親林芳正在院子裡整理漁網。

  院子裡曬滿了各種魚乾、蝦乾,這些可都是母親林芳辛苦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