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453章 第二屆物理奧賽!群星璀璨!天驕爭鋒!各國天才榜!(第2頁)

 不過,他對這件事並不看好。 

 李承道應該是繼承了他的性格。 

 小時候還看不出來,現在長大了,小夥子對科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雖然有李奇維的影響在內,但和他本人的性格肯定也有關係。 

 女人只會影響他研究的深度。 

 所以,在李奇維看來,二人未必合適。 

 還是梁思成更適合林徽因。 

 當然,他肯定不會直接說出來的。 

 以李奇維此時和將來的身份,他的兒子註定了會擁有極大的選擇權。 

 所謂的民國第一才女嘛,中等水平而已。 

 接著,王路遙又笑著說道: 

 “林先生和我約好了。” 

 “他們父女倆在倫敦市中心安頓好後,會找時間專程來拜訪你。” 

 “我保證,到時候你一定會喜歡徽因那個姑娘的。” 

 李奇維寵溺地說道: 

 “聽你安排。” 

 “老婆,接下來,我們該回家辦正事了。” 

 聽到這個稱呼和這句話,王路遙瞬間羞紅了臉。 

 星空璀璨,月色迷人。 

 一夜無話。 

 ----------------- 

 第二天一早,李奇維神清氣爽地來到量子研究所。 

 這時,錢五師、顏任光,還有三位華夏的奧賽選手,都已經提前到了。 

 “走,去我辦公室聊。” 

 李奇維說罷,就帶著眾人朝辦公室走去。 

 研究所的其他人看見這麼多華裔面孔,都覺得很新奇。 

 伊蕾娜解釋道: 

 “他們是來參加第二屆物理奧賽的華夏代表團。” 

 “布魯斯教授應該是要指點這些選手一番。” 

 “據說今年的奧賽競爭可太激烈了。” 

 “各國都有著自己的天才選手。” 

 眾人聞言,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一屆的物理奧賽看來是一場龍爭虎鬥啊。 

 辦公室內。 

 顏任光自信地對李奇維說道: 

 “校長,今年為了體現我華夏的教育水平。” 

 “本次國內的參賽者,全都不是黃埔理工的學生,而是國內大學培養的本土學生。” 

 “我相信,他們依然會取得不俗的成績。” 

 李奇維笑了笑,說道: 

 “非常好。” 

 “如此難得的機會,也不能總是留給咱們的黃埔理工。” 

 “是時候見證華夏這些年的高等教育成果了。” 

 這時,顏任光走到三位選手面前,分別介紹道: 

 “這位是周培源,今年18歲,來自華清學校。” 

 “這位是嚴濟慈,今年19歲,來自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東南大學)。” 

 “最後這位是趙忠堯,今年18歲,同樣來自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李奇維的腦海中,三人的信息快速閃過。 

 周培源是華夏力學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他對湍流理論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是國際知名物理學家。 

 嚴濟慈是華夏物理光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華夏水晶壓電效應研究第一人。 

 他有一個學生叫王竹溪,西南聯大期間,王竹溪有個學生叫楊振寧。 

 至於最後一位趙忠堯,李奇維的內心突然一陣感慨。 

 真實歷史上,這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般的物理大佬。 

 1927年,趙忠堯赴美國留學,師從密立根。 

 前面已經說過,那時的密立根已經開始研究宇宙射線了。 

 當時他給趙忠堯的課題是:研究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係數。 

 趙忠堯不僅超額完成了課題,他甚至還發散思維,主動研究更深入的相互作用機理。 

 為此,他第一個發現了“正負電子對的產生和湮滅”。 

 要知道,這可是能夠震驚物理學界的驚世成果。 

 不久前,狄拉克剛剛才從理論上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 

 當時所有物理學家都不太信。 

 “反物質,聽著就像科幻概念一樣不可思議。” 

 而趙忠堯,就是第一個正式發現反物質,證明了狄拉克理論的人。 

 他發現的就是所謂的【正電子】,即帶正電荷的電子。 

 如此發現,區區諾獎簡直不在話下。 

 然而,就因為他是華夏人,他發表的論文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僅僅兩年後,密立根的另一個學生,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從而獲得物理諾獎。 

 要不然的話,趙忠堯就是華夏第一位諾獎得主了,而且還是含金量最高的物理諾獎。 

 後來物理諾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教授,曾公開表示: 

 “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不過,趙忠堯本人對此毫不在意。 

 他遠渡重洋不是為了拿學位,也不是為了獲得諾獎。 

 而是學習最先進的科學知識,回來報銷祖國和民族。 

 1931年,他又遠赴英國,在盧瑟福的手下學習。 

 盧瑟福非常喜歡這個華夏年輕人,他的身上既有對科學的純粹,又有對國家的熱愛。 

 再加上趙忠堯刻苦鑽研的精神,這些深深打動了盧瑟福,他起了愛才之心。 

 於是,在盧瑟福挽留無效,趙忠堯學成毅然要歸國後。 

 盧瑟福贈送了他50毫克的鐳,希望他在回國後能繼續從事研究。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50毫克的鐳對於華夏物理學界而言,簡直稱的上是“無價至寶”。 

 趙忠堯將鐳帶回國內後,就在華清大學任教。 

 然而很快,櫻花國事件爆發,櫻軍佔領了華清園。 

 華清大學被迫轉移臨時轉移到長沙。 

 趙忠堯和梁思成冒死返回華清,秘密把那50毫克鐳帶走。 

 時年35歲的趙忠堯將鐳藏在鹹菜罈子裡,緊緊地抱在胸口。 

 他整整走了一個多月,終於來到了華清大學在長沙的臨時校門前。 

 從一位風度翩翩的大學教授,變成了一個蓬頭垢面的乞丐。 

 他的胸口早已被罈子摩擦的血肉模糊。 

 當梅貽琦校長認出他後,趙忠堯放聲大哭,兩人死死地抱在一起。 

 這就是著名的“鹹菜罈子”的故事。 

 趙忠堯正是憑藉這50毫克鐳,創辦了華夏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他開設了第一門核物理課程,成為華夏原子能研究的開拓者。 

 他培養了許多後世耳熟能詳的大師人物。 

 而這些大師,最後不少都成為了華夏“兩彈一星”的元勳。 

 縱觀華夏近代的科學成就: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氫彈爆炸、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座核電站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