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天文學大辯論!李奇維震撼演講!宇宙模型!全場轟動!
1920年4月26日。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該館始建於1869年,位於紐約,佔地總面積7公頃,是現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其與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人類和地球的過去和未來的交匯點”。
館內陳列內容豐富,主要包括天文、礦物、古生物等。
這些標本和收藏,來自於全球各個地區。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經常會舉辦一些科普講座,以此吸引遊客參觀。
而今天的講座,則是博物館成立以來,舉辦過的最大型最隆重的講座。
天文學大辯論!
這場由當世科學第一人布魯斯教授,親自定下的辯論,堪稱天文學有史以來最大的盛事。
幾乎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們,都趕來美國參加本次辯論。
同時,還吸引了無數的天文學愛好者,以及普通民眾。
此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已經人滿為患。
保守估計,今天到場的觀眾超過了五千人。
這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甚至人數還會逐漸增加。
由此可見,這場大辯論的受歡迎程度。
館長埃倫笑的合不攏嘴,他不停地與到來的各方大佬談笑風生。
“嘿!老朋友!”
“感謝蒞臨!”
除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來的最多的還是美國本土的科學界人士。
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研究所、實驗室、大學代表等等。
美國的科學界上層,幾乎悉數到場。
埃倫執掌博物館已經十多年了,他從來沒有遇到今天這般的盛況。
他的心中對於傳說中的布魯斯教授,產生無限的好奇。
“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男人。”
“十幾年前,他的祖國還是一個封建國家。”
“前幾屆的萬國博覽會上,華夏還只能展出茶葉、瓷器、玉器等傳統手工產品。”
“那個國家與工業文明有著不可逾越的差距。”
“但是五年前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華夏山河集團生產的工業品,卻驚豔了世界。”
“布魯斯教授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國家在科學領域的命運。”
“今天,僅僅一場天文學領域的辯論,卻因為對方的出場,而變得全球皆知。”
“他的影響力,已經高到一種無法想象的程度。”
埃倫從內心裡折服李奇維。
在這個博物館內,凡是和科學相關的展品,幾乎沒有來自華夏的。
可見那個國家的底蘊有多差。
但對方就是能擺脫原身的命運,硬生生走出了一條逆天之路。
就在埃倫內心感慨時,又一位重磅嘉賓到場了。
本次辯論還得到了美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
所以,現任院長沃爾科特親自到場。
沃爾科特是美國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家。
1909年,他在加拿大的落磯山脈中,意外發現一處極為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層。
這就是著名的伯吉斯頁岩。
伯吉斯頁岩距今約5億年,在這裡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古生物化石,而且都是全新的生命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奇蝦”。
這種體長可達2米的節肢動物,堪稱蝦中老祖。
伯吉斯頁岩的發現,震驚了世界。
它揭示了地球生命在寒武紀時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該發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於生命演化歷史的瞭解。
沃爾科特甚至改變了古生物學的研究方向,也深刻影響了後世科學家對生命起源和進化的探索。
總之,這是一位古生物學領域的大佬。
而此刻,這位大佬,正陪在李奇維的身邊,相談甚歡。
埃倫也僅僅只能上去打個招呼,和李奇維握下手後,就退回來了。
沒辦法,他的名氣和這些大佬們比,還是有點差距的。
二人周圍,則是海耳、戴森、施萊辛格、哈勃、愛丁頓、金斯等人。
至於餘青松,則被李奇維特意帶在身邊,以培養對方的視野和人脈。
餘青松作為天文學專業的學生,在今天這種場合,絕對稱得上大開眼界。
他能叫得上名字,或者叫不上名字的大佬們,幾乎全都到場了。
全部都是天文學界響噹噹的名字。
而且每一個人臉上都是笑容,完全看不到面對華夏人的那種高傲。
他心中暗暗感嘆:
“這就是李教授用實力贏來的尊重。”
“國與國之間靠拳頭說話,而科學家之間則是靠成果說話。”
“論成果,李教授一人可抵全世界!”
眾人見布魯斯教授的身邊,竟然還帶著一個年輕人,都非常好奇。
不過,這種場面下,沒有人會傻到直接去問。
大家只是朝餘青松報以微笑,以示友
好。
而且不少人已經認出來,這個年輕人,就是之前在演講上回答問題的那位。
看到這麼多大佬對自己微笑致意,餘青松非常緊張,手心全是汗水。
他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逐漸習慣這種場合。
雖然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餘青松很清楚。
從今天過後,他在華夏天文學領域的路,可謂是通天大道。
畢竟,能被李教授親自帶在身邊,其意義不言而喻。
很快,餘青松就調整好心態,不卑不亢地跟在李奇維身後,默默學習著。
沃爾科特因為常年在外考古,使得他的皮膚看起來猶如化石一樣。
濃密的白髮沒有顯老,反而讓他顯得格外精神矍鑠。
他的大手就像一雙鉗子,狠狠地與李奇維握手,豪爽地笑道:
“布魯斯教授,我代表美國科學界,感謝你為美國科學做出的貢獻。”
“這場天文學辯論的火爆程度,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它必將在人類天文史,乃至科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好傢伙,果然不愧是院長,一開口,辯論的逼格就上去了。
李奇維不經意抽開手,笑道:
“客氣了,沃爾科特教授。”
“傳播科學,讓普通人瞭解科學的樂趣,是我們科學家的責任。”
“我相信這一次的辯論,一定會讓科學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沃爾科特感慨地看著眼前的李奇維。
對方今年才40歲,在科學領域只能算小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