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439章 全場震撼!解釋玻璃透明,竟然需要量子論?!(第2頁)

 但是當他看到李奇維的眼神後,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注入體內。 

 讓他慢慢鎮靜下來。 

 在李奇維的鼓勵之下,他堅定地說道: 

 “教授,我在本科期間,選修過幾門光學課程。” 

 “我想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吳有訓等人皆是佩服地看著餘青松,暗中豎起大拇指。 

 “好樣的,青松!” 

 會場內的其它國家的人,此刻都萬分感慨。 

 “華夏人和以前不同了!” 

 不少年齡大點的教授,甚至還帶過清朝時期的留學生。 

 在他們看來,現在的餘青松充滿朝氣,身上沒有那種腐朽的味道。 

 而且從對方眼中的純粹就能看出,這是一位真正熱愛科學的年輕人。 

 在眾人的注視下,餘青松說道: 

 “我們能看到某種東西,是因為這個東西反射的光線被我們的眼睛吸收到了。” 

 “而物體的顏色,就取決於它所發射的光的顏色。” 

 “當一束光與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會產生三種情況。” 

 “分別是反射、吸收、透射。” 

 “物體反射或者吸收的光越多,則透射的光就越少,導致物體就越不透明。” 

 “比如很多金屬都會閃爍光澤,就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很多。” 

 “鏡子就是利用金屬的這種原理,在表面鍍上一層光滑的金屬後,就形成了能反射畫面的鏡子。” 

 “而如石頭、木頭等物體,它們並沒有明亮的光澤。” 

 “這說明它們反射的光很少,大部分光都被吸收了,所以也是不透明的。” 

 “此外,金屬不僅反射光,它本身也會吸收光。” 

 “教授你的光電效應就很好地證明了這點。” 

 “綜述所述,由於任何物體都會反射部分光,所以我們只需要考慮吸收光這一個因素即可。” 

 “現在問題的核心就變成:為什麼玻璃中的原子不吸收光,而金屬、石頭、木頭等物質中的原子更能吸收光。” 

 “如果能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就能知道玻璃為何透明的本質。” 

 譁! 

 餘青松邏輯嚴密的分析,讓在場眾人皆是一驚。 

 這種分析的深度,對於物理學大佬們而言,不算什麼。 

 但是放在一個大二學生的身上,就很難能可貴了。 

 尤其對方還是天文學專業,不是專門研究光學的物理學專業。 

 可見其基礎知識有多麼紮實。 

 眾人都好奇地盯著餘青松,讓他剛剛放鬆的心情,又再次緊張起來。 

 李奇維聽後,心中很滿意。 

 考慮到這個時代的平均水平,餘青松的回答,已經可以稱的上優秀了。 

 雖然和泡利、海森堡那些絕世天才無法比。 

 但是也超越了很多人。 

 不過,李奇維還是想試探到對方的極限。 

 “那麼青松,你能繼續解釋為什麼玻璃的原子就那麼特殊,不吸收光嗎?” 

 餘青松的大腦瘋狂運轉,但最後還是老老實實說道: 

 “教授,這我就不知道了。

” 

 “但我猜測,應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原子本身的差別,另一個則是原子組成結構的差別。” 

 餘青松話音剛落,會場內響起惋惜聲。 

 眾人還以為他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沒想到,最後還是失敗了。 

 但沒有任何人嘲笑他。 

 因為眾人自己也不會啊...... 

 李奇維聞言,並不意外。 

 餘青松暫時還不具備回答這個問題的知識基礎。 

 但是他剛剛的表現值得誇獎。 

 在李奇維讚許的目光下,餘青松緩緩吐出一口氣,坐到座位上。 

 這時,李奇維接著說道: 

 “剛剛餘青松同學的回答,其實就是第一層的答案。” 

 “但是這種程度,對於物理學家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深入到微觀粒子的層面。” 

 “那麼有誰能在餘同學的基礎上,繼續回答這個問題嗎?” 

 第一層的答案,就是在場大多數人所能知道的極限。 

 餘青松畢竟只是個天文學專業的本科生。 

 所以有很多物理理論他沒有了解過。 

 比如量子論。 

 既然涉及到了微觀粒子層面,那就需要用到量子論。 

 很顯然,在場也有不少人想到了。 

 康普頓就是其一。 

 只見他突然站起,自信地說道: 

 “布魯斯教授,我有一點想法。” 

 康普頓自從上次婆羅洲一別後,一直想再次見到李奇維。 

 正是因為對方的鼓勵,他才能堅持自己的課題,終於成功。 

 所以康普頓在內心中非常感激李奇維。 

 同時,他也感激吳有訓,沒有對方,也就沒有吳-康普頓效應。 

 現在的他,也算是初入物理學家這個圈子了。 

 只有進入這片天地後,他才知道科學的天空到底有多寬廣。 

 布魯斯教授的實力到底有多麼逆天。 

 所以,功成名就的康普頓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依然要在逐物理學的高峰。 

 真實歷史上,康普頓在後來也和密立根一樣,致力於宇宙射線的研究。 

 並且還因此發現了【逆康普頓效應】。 

 即光子和電子碰撞後,光子的波長不是變長,而是變短了。 

 由此可見,宇宙射線真是個好東西。 

 其實,這裡面有深層次的原因。 

 現代物理學到了後期,幾乎全是關於基本粒子的研究。 

 但是以現在的技術條件,根本不可能製造出大型的粒子加速器。 

 所以也就無法研究。 

 幸運的是,宇宙本身就是天然的粒子加速器。 

 浩瀚的宇宙當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和極端環境。 

 高溫、高壓、超強磁場...... 

 自然就能誕生出各種各樣的微觀粒子。 

 而這些粒子又以宇宙射線的形式發射出來,最終被人類接收到。 

 所以,物理學家們就可以從宇宙射線中,發現基本粒子的奧秘。 

 但是這種研究具有很強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 

 畢竟誰也不知道射線裡到底有什麼。 

 一直等到粒子加速器面世後,物理學家才能更精確和定量地研究微觀粒子。 

 總之,早期的宇宙射線,對於物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刻,在李奇維的示意下,康普頓說道: 

 “金屬內部的電子,可以在整塊金屬中自由移動。” 

 “所以射向金屬的光子,很容易就遇上到處亂跑的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