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萬眾矚目!震撼演講!“今天,我想講點接地氣的科學!”(第3頁)
物理與天文!
在二人的周圍,則是美國科學界的大佬們。
平日裡這些學生們難得一見的教授專家們,現在卻只能在一旁圍觀。
李奇維還看到了人群中的康普頓、吳有訓、戴維森、哈勃等人。
甚至就連大辯論的主角,沙普利和柯蒂斯二人也來了。
他們倆雖然現在正緊張備戰,但是依然抽出時間前來。
“和布魯斯教授的演講相比,辯論也不重要。”
至於戴森、愛丁頓等人,則已經提前入場了。
很快,李奇維在眾人的簇擁之下,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大廳內。
他心生感慨。
十年之前,他的美國之行中,就有哥大。
當時是應應邁克爾遜教授的邀請,參加美國物理學會組織的會議,並做學術報告。
正是在那場報告上,他給美國的物理學家們,指明瞭超導這個研究方向。
算是挖了一個大坑。
同時,他還與愛迪生結下恩怨,提出了那個轟動全球的賭約。
往事歷歷在目,只不過早已物是人非。
這一次,他的到來,邁克爾遜教授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到場。
李奇維不勝
唏噓。
他已經親眼看過太多的大佬們逐漸落幕了。
但是很快,他又恢復了情緒。
因為今天來的人物,比十年前更多更強。
這個世界是永遠向前發展的。
大佬們的使命已經完成,繼任者們依然在奮力前行。
科學事業,就是由無數純粹的人,前赴後繼,才不斷突破極限的。
他們的肉體會虛弱,但靈魂永遠閃耀著智慧之光,引領後人前行。
這一刻,會場內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種無敵的氣勢在升騰。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的境界,感染著一切。
作為主持人,密立根也被這種氣息震撼了。
他不由自主興奮地說道:
“接下來,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布魯斯教授!”
轟!
會場內頓時響起潮水般的掌聲。
所有人都對今天的演講內容,充滿期待。
李奇維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走上講臺。
他僅僅是站在那裡,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動,就影響了整片天地。
眾人醒悟,原來剛剛那道霸天絕地的氣息,正是從那個男人身上散發出來的。
臺下某處,一群華裔年輕人坐在一起。
他們都是華夏在美國的留學生。
一個個朝氣蓬勃,眼睛裡充滿求知的渴望。
和幾十年前的麻木、自暴自棄完全不同。
而眾人為首的正是吳有訓。
作為第一屆物理奧賽個人金牌,證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天才。
吳有訓是華夏所有學生的榜樣。
他明明深得李教授的看重,卻毅然選擇磨練自己,最終脫胎換骨,一鳴驚人。
這種傳奇般的經歷,讓所有人都充滿了希望和鬥志。
華夏不弱於人!
因此,吳有訓在美國自然就成為了留學生團體的領袖。
儘管他的年齡不大,才24歲,但是資歷卻老的不行。
這時,一個年輕人激動地問道:
“吳大哥,李教授他真的會接見我們嗎?”
吳有訓看著他,笑道:
“青松,是不是想要和校長討論天文學啊?”
“別急,肯定有機會的。”
“天文學還等著你名震天下呢。”
周圍眾人全都笑了。
剛剛說話的年輕人名為餘青松。
現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攻讀天文學專業。
他也是高魯欽點的國內天文學人才,未來將委以大任。
真實歷史上,餘青松就是高魯的接班人,他正式創建了紫金山天文臺。
此後歷任中央天文學研究所所長、華夏天文學會會長等。
算是華夏天文學的二代目。
這時的餘青松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性格樸實。
聽到吳大哥這樣取笑他,立刻顯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李奇維進軍天文學,對於餘青松這樣的學生來說,不亞於驚天之喜。
這意味著他們能和李教授討論學術了。
這是全世界任何科學領域的人,都無法拒絕的誘惑。
餘青松深知華夏天文學孱弱,所以他早已樹立了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奮鬥。
而李校長的存在,就是他心中的定海神針!
這時,吳有訓拍了拍餘青松的肩膀,然後對眾人說道:
“你們放心吧。”
“校長昨天在碼頭和我說了。”
“讓我組織一場華夏留學生的交流會,他本人一定會參加的。”
“他很關心我們這些海外留學生的情況。”
眾人聽後狂喜。
他們沒想到李教授日理萬機,還願意抽出時間見他們這些留學生。
“李教授為華夏的科學教育事業,真是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啊。”
這一刻,眾多留學生的目光都望向臺上那道偉岸的身影。
他一個人為華夏科學撐起來一片天。
李奇維站在演講臺上,眼光徐徐掃射會場。
他看到了吳有訓、餘青松等人,於是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一世,就讓我帶領你們前行吧!
譁!
幾乎一瞬間,李奇維的氣勢沖天而起。
會場內所有人只感覺靈魂為之一震。
緊接著,李奇維終於開口了:
“今天,我想講點接地氣的科學。”
僅僅第一句話,就勾起了所有人的很好奇心。
“諸位平常聽到的演講內容,都是非常高大上的。”
“比如物理學領域的相對論、量子論、原子結構等。”
“包括即將舉辦的天文學大辯論,也是關於宇宙尺度的。”
“這些固然都是最前沿的理論,但是在我看來,太深奧了,太不接地氣了。”
“體現不了科學的有趣性。”
“我還記得十年前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演
講時,提了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問題。”
“見微知著,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其實蘊含著巨大的秘密。”
“只不過很多人沒有發現罷了。”
“而在物理學、化學和天文學交叉的地方,正好就有這樣一種現象,或者說東西。”
“人類已經使用了上千年。”
“但其實,我們對它卻一無所知。”
“在座的各位,有誰知道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