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質子-電子模型!震驚全場!終結元素週期表和放射性!(第2頁)
“他堅信原子核一定有細分結構。”
“但是理論永遠代替不了實驗。”
“所以,這才有了我今天的實驗結果。”
“質子的發現證明了,原子核確實是可以再分的。”
“我們對於原子秘密的認識又更近了一步。”
盧瑟福娓娓道來的演講,讓眾人深陷其中。
這就是科學的魅力,一個問題總是關係到另一個問題。
科學從來沒有捷徑,遇到任何問題,都需要解決,問題關聯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盧瑟福放棄了對於放射性更多的
研究,轉而研究原子結構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那段時間,有很多物理學家又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元素週期表越來越豐富。
但這些都是無根之萍。
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需要一個明確而統一的理論解釋。
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是最難的問題。
盧瑟福作為放射性領域的權威,他就該承擔這樣的責任,啃下這塊硬骨頭。
如今他做到了。
但是,盧瑟福仍然不滿意。
“可是,質子難道就是終點了嗎?”
“我把質子理論、索迪的放射性位移理論結合在一起,依然不能很好地解釋放射性的本質。”
“我總感覺放射性的頭頂,依然還存在好幾片烏雲。”
大佬們聽後皆是會心一笑。
盧瑟福這是向已經逝去的開爾文勳爵致意。
同時,所有人對於盧瑟福更加地尊敬。
對方明明已經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果,竟然還不滿足。
湯姆遜滿意地看著盧瑟福。
自己的學生沒有被名利矇蔽雙眼,心中裝著的始終是對真理的追求。
布魯斯甚至連廣義相對論都想出來了,但依然還繼續研究,繼續探索物理的終極。
這種心態比所有的成果都更加重要。
“所以,今天的報告,除了我給大家分享質子的研究和發現過程。”
“我更想聽聽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借用布魯斯教授的話:外行也許能帶來比內行更奇妙的靈感。”
“所以,原子結構不僅只是物理學的難題,它是整個科學的難題。”
“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接著,盧瑟福詳細地分享了他的實驗過程等內容。
並且,他還首次提出了一個新的原子核模型:“質子-電子”模型。
“當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組成後,對於元素週期表的認識也會發生改變。”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週期表。”
“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從小到大進行排列成表。”
“並且把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了同一列。”
“這就是元素週期表的雛形。”
“但是當布魯斯教授提出行星模型後,化學家們重新修訂了元素週期表的排列順序。”
“即:不再按照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而是按照元素的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來排列。”
“這就是現在的原子序數。”
“氫原子有一個單位正電荷,所以原子序數是1,排在第一位。”
“氦原子有兩個單位正電荷,所以原子序數是2,排在第二位,以此類推。”
“而現在,質子的出現,則對這種排序方式產生了新的影響。”
“以氮元素為例,按照以前的定義,它的核電荷數是7,所以排在週期表第七位。”
“但是氮原子核的相對質量,卻是氫原子核相對質量的14倍。”
“這說明氮原子核應該是由14個質子組成,它的核電荷數應該是14才對。”
譁!
會場內瞬間出現大範圍的騷動。
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們都震驚了。
尤其是以索迪為首的化學家,只感覺心中一陣突突。
化學又一次成為物理的附庸了。
而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了。
“哦,上帝啊,我們化學又要被物理推翻了嗎?”
“既生化,何生物啊!”
索迪作為盧瑟福曾經的助手,深刻地知道臺上那個男人的實驗能力之強。
對方的研究成果,對於化學領域有著顛覆性的影響。
盧瑟福看到眾人的表情,笑了笑,連忙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