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李奇維同獲雙諾獎!四冠在身!舉世無雙!世界震動!
時間進入1917年後,物理學界終於平靜了下來。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段平靜期是在醞釀更大的爆發。
歐洲科學界也不再關注亞洲。
雖然物理奧賽、於隱論文等事件,讓亞洲出盡了風頭。
但是不管是歐洲還是亞洲的科學界人士都很清楚。
格局並沒有改變。
歐洲依然是科學的絕對中心。
亞洲現在連後來居上都算不上,最多是站在了同一賽道上。
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在前方奔跑的歐洲各國而已。
所以,亞洲各國都在蟄伏,積蓄力量。
而歐洲則不敢掉以輕心。
因為亞洲無論怎麼落後,只要布魯斯·李還存在一天,那就不容忽視。
他就是亞洲科學界的定海神針,也是絕對的領袖。
歐洲各國的科學家們,都在等待戰爭的結束。
百廢待興,既是災難也是希望。
經歷瞭如此變故,物理學,乃至整個科學,一定會重新迎來輝煌。
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科學之城也迎來了蓬勃的發展。
美國不少科技公司,已經派遣考察團來此調研。
作為亞洲的科學中心,這裡未來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那些資本家財團們很明白,時代的發展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現在最賺錢的都是高科技,而不是傳統的原材料貿易。
這是新貴和老錢之間的爭鋒。
國內的科研工作者們,通過華夏科學社的關係,不少人已經願意遷徙到科學之城來。
因為現在國內的形勢越發嚴峻,很多人的研究甚至都受到了影響。
而科學之城無疑是一片淨土,吸引著無數技術人才。
對此,李奇維來者不拒。
他可不會放過這麼多寶貴的財富。
一座座實驗室、研究所拔地而起。
從數學物理化學到機械石油農業,凡是和科學相關的領域,科學之城無所不包。
此外,印度、櫻花國等國家,也經常派出教育科學交流團,赴華夏和科學之城參加學術活動。
1917年8月,第一屆泛太平洋科學會議,在華夏的上海舉辦。
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兩百多名科學家們,齊聚一堂,討論學術。
本次會議的範圍涵蓋了各個領域,是一次較為鬆散的學術會議。
華夏作為東道主,科學社承擔了所有會議工作。
在大會上,亞洲各國的學者們慷慨激昂、談笑風生。
讓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學者們讚歎不已。
“亞洲,尤其是華夏,在科學領域已經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了。”
會議最後,李奇維作為大佬,公佈了第一屆亞洲科學獎的名單。
其中於隱毫無疑問獲得了物理學獎。
這也讓亞洲科學獎的含金量瞬間上升,成為亞洲學者爭搶的最高榮譽。
1917年10月,消失了一年的物理諾獎終於出現。
因為戰爭的原因,1916年的物理諾獎沒有頒發。
而今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巴克拉,憑藉元素的特徵x射線輻射,斬獲諾獎。
李奇維當年執掌國王學院物理系的時候,巴克拉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在他不方便的出面的情況下,對方幹了很多事情。
所以,外界都知道巴克拉和布魯斯教授的關係莫逆。
以巴克拉的成果,只能說堪堪夠得上物理諾獎的標準。
所以,他的獲獎,從某種意義而言,體現了李奇維在物理領域的超然影響力。
巴克拉在李奇維選擇回國後,他本人也選擇離開國王學院,轉去愛丁堡大學當教授。
同時,在李奇維的推薦下,現任國王學院的物理系主任是理查森。
對方已經從美國普林斯頓鍍金完成,正式返回英國。
而他的博士生兼妹婿,戴維森,正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技術研究所工作。
巴克拉獲獎的消息,讓所有研究x光的物理學者們都沸騰了。
倫琴、勞厄、布拉格父子,再到現在的巴克拉。
與x光相關的諾獎的成果,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四個。
這一切都歸功於x射線是非常成熟的物理現象了。
物理諾獎委員會有絕對的把握,保證這些成果不會出錯。
於是不少研究物理的人說道:
“量子論雖好,但x光或許更適合普通學者。”
“大佬有大佬的領域,我們有我們的領域。”
遠在美國的康普頓非常興奮。
他覺得布魯斯教授簡直就是神人。
對方建議自己從x光入手研究,現在看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