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成立亞洲科學獎!李教授是亞洲科學界的定海神針!(第2頁)
科學社在前期很有用,但是後期就需要科學院出馬了。
於是,李奇維說道:
“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兩種科學院的定位上。”
“據我所知,貴國的學士院既是研究機構又是榮譽機構。”
“但是學士院主要是對櫻花國內的成果進行評價和歸納。”
“它的研究機構的色彩並不濃厚。”
“形象點說,你們的學士院把精力都放在了頒獎上,卻忽視了真正的研究。”
“但是英國皇家學院,他們是完全反過來了。”
“皇家學院有直轄的研究機構,也和很多大學開展了合作。”
“那裡的院士每天並不是執著於頒獎,而是更專注自己的研究。”
“它不是一個行政機構,而是一個研究機構。”
“我認為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科學院雖然承擔著行政的工作,但這不應該是它的重點,更不是束縛院士們創造力的手段。”
“我相信,有不少院士在獲得身份後,可能對於自己的研究領域就懈怠了。”
“心想反正我已經是院士了,在國內的科學領域地位已經到頭了,就沒必要再努力了。”
“但是這種想法,在皇家學院是很少見到的。”
“那裡的院士們,對於頭銜並不是特別看重。”
“怎麼說呢,他們認為真正的榮譽是自身的科學成就,而不是外加的帽子。”
譁!
李奇維的一番話,讓在場的人都沉默了。
尤其是帝國學士院的院士們,內心感受非常複雜。
他們這些被評選為院士的人,要是放在歐洲,肯定進不去皇家學院。
從個人成就上就能看出來。
人家的院士都是李奇維、湯姆遜、盧瑟福這種頂級大佬。
而學士院的人,名字說出去,國際上根本就沒聽過。
同樣是院士,但是真正的實力,天差地別。
可笑的是,不少人還為了這個虛名,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
這樣的帝國學士院,怎麼可能比得上歐洲的那些同類機構呢。
不是取個科學院的名字,就代表科學了。
內涵沒有改變,再多的頭銜也只是自娛自樂而已。
菊池大麗聽完李奇維的解釋後,臉色變得凝重。
他總算明白癥結在哪裡了。
說白了,櫻花國的學士院,就相當於窮鄉僻壤的村裡,號稱仿照國內最好的大學,也辦了一所大學。
雖然名字、組成等都一樣,但是任誰都知道好,兩者的差距有多大。
菊池大麗只能感嘆一聲。
沒辦法,這是硬實力的不足,只能慢慢改善了,不可能有速成的方法。
李奇維前世,華夏科學院下屬有很多很多的研究院,那才是真正的研究機構。
院士是一種榮譽,但更是一種責任。
如果得到榮譽後,只想著吃老本,躺在過去的榮光中,那就配不上院士的頭銜。
這時,田中館愛橘接著問道:
“李教授,我知道英國的皇家學院和英國政府是平級的。”
“但是我們的學士院卻是隸屬於政府,受到政府的管轄。”
“你覺得這對於科學研究有什麼影響嗎?”
譁!
田中館的問題引起一陣驚呼。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啊。
菊池大麗作為帝國學士院的院長,他就沒有提這個問題。
但是田中館不同,他的資格太老了,而且已經快要退休了,所以他無所顧忌。
反正沒人敢找他的麻煩。
菊池、長岡等人都是苦笑一聲。
他們當然想要學士院獲得更大的獨立自主權,但是目前看是沒有機會了。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太大了。
英國皇家學院那種地位,在亞洲看來是不可想象的。
李奇維呵呵一笑。
“田中館教授,你這是在給我挖坑啊。”
“我害怕我回答之後,就離不開櫻花國了。”
眾人會心一笑。
“我個人是從來不喜歡談論政治的。”
“所以,我想從科學的本質去回答這個問題。”
“英國皇家學院雖然不受政府管轄,但是它在申請經費時,依然需要做彙報。”
“而櫻花國只是把這個過程行政化了而已。”
“二者其實並無什麼區別。”
“只要學士院院長是科學領域的有威望的人,那麼這種影響自然就不存在了。”
“科學院是一個特殊的機構,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自成一體的結構。”
“而且在歐洲,有些國家的科學院,和政府也有很深的合作關係。”
“因此,我認為,這種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忽然,李奇維又補充打趣道:“你們學士院的院士們可以強勢一些嘛。”
“在櫻花國國內,沒有比你們對於科學更專業的人了。”
臺下的菊池大麗等人皆是會心一笑。
他們明白了李奇維的意思。
接下來,又有很多人提問。
從相對論到量子論、從博士培養到會議舉辦,等等。
櫻花國的科學大佬們此刻就是把李奇維當海綿用了,拼命壓榨。
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次對方還會不會再來。
歐洲戰爭的突然爆發,讓所有人都對未來不看好。
萬一亞洲也這樣,學術交流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最後,長岡半太郎提了一個問題。
“李教授,您將要舉辦的國際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震驚了整個科學界。”
“我們所有人都在期待那場盛世。”
“但是,有點美中不足的是,這場賽事是針對大學生的。”
“對於我們這樣的研究者而言,只能看不能摸,只能讓人羨慕。”
“李教授,我們這些老傢伙也想參加比賽啊。”
“您看行不行?”
長岡的話引得在場眾人哈哈大笑。
李奇維當然知道對方說的不是比賽,而是之前自己提到的亞洲獎。
諾貝爾獎對於此時的亞洲而言,有點過於高端了。
李奇維及他的學生們是個例外,對於印度、櫻花國等,自然科學諾獎是多麼虛無縹緲的目標啊。
所以,亞洲需要有適合自己當前階段的獎項。
李奇維在回到婆羅洲後,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他需要整合亞洲科學界的力量。
歐洲那邊,他已經經營了十幾年,目前取得了卓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