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356章 科學之城的第一批來客!恆河水真養人啊!(第3頁)

 接著,李奇維就把目光看向了玻色、拉曼兩人。 

 玻色現在21歲,拉曼27歲。 

 在未來,這兩人在物理學界可謂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真實歷史上,玻色17歲就成為了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物理學講師。 

 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對量子物理的研究。 

 1924年,玻色提出了一個新奇的理論。 

 通俗點說,就是光子是無法被分辨出來的。 

 假設有A光子和B光子,那麼無論通過什麼手段,都無法區別出這兩個光子有什麼不同。 

 後來,愛因斯坦把這個概念延伸到了原子上,就變成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1945年,狄拉克為了紀念玻色在量子統計中的開創性貢獻。 

 他將遵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基本粒子命名為玻色子。 

 與玻色子對應的,則是費米子。 

 二者的區別,形象來說就是: 

 假設只有一個位置,那麼兩個費米子只有其中一個能佔據位置,剩下那個就得被擠出去。 

 但若是兩個玻色子,則它們兩個可以同時存在同一個位置。 

 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神奇之處。(放心,後面會詳細解釋) 

 按理來說,玻色的成就是足以獲得物理諾獎的。 

 但是他因為各種原因,最後並沒有被授予諾獎。 

 真實歷史上,亞洲第一個獲得物理諾獎的,是玻色旁邊的這個年輕人:拉曼。 

 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 

 16歲大學畢業,19歲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拉曼的研究方向是光散射,獲得諾獎的成果則是“拉曼效應”。 

 在康普頓發現x射線的康普頓效應後,海森堡曾經做出預言:可見光也會有類似x射線的效應。 

 1928年,拉曼發現了這個效應,並發表了論文。 

 很快,他的成果就得到了公認。 

 英國皇家學會甚至稱之為“20年代實驗物理學中最卓越的三四個發現之一。” 

 拉曼效應在現代的醫療檢測、化學檢測等領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作者碩士期間部分工作與拉曼效應有關,研究拉曼光譜分析。) 

 拉曼也憑藉這項成果,獲得了1930年的物理諾獎。 

 在未來,玻色和拉曼就是印度物理學界的領袖人物,大力發展了印度的科學事業。 

 而現在,他們倆只是物理學界的年輕一輩。 

 在李奇維面前,他們表現的既興奮又拘謹,那是見到偶像的感覺。 

 如今在亞洲,哪個學物理的人,不把布魯斯教授當成神一般的存在。 

 李奇維主動伸出手,忽然笑著對拉曼說道: 

 “拉曼?我好像聽過這個名字。” 

 “幾年前,你是不是在《自然》上發表過一篇論文。” 

 拉曼聞言大驚,臉色瞬間潮紅,那是興奮到極致的表現。 

 就連他身上的咖喱味都被沖淡了不少。 

 拉曼激動地說道:“是的,布魯斯教授,沒想到您竟然知道我的論文。” 

 “我曾經在1906年,發表了一篇關於光的衍射效應的論文。” 

 “布魯斯教授,您是如何知道的?” 

 李奇維當然不會說,是腦子裡自動冒出來的。 

 “哦,《自然》上物理方向的論文,我幾乎每期都會掃一眼。” 

 “你的論文還挺有意思的,而且作者又是亞洲人,所以當時我就留心了。” 

 拉曼聞言,彷彿跟喝了恆河水一樣,瞬間高潮了。 

 大名鼎鼎的布魯斯教授,竟然都知道他的論文。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吹牛逼了。 

 李奇維也對泰戈爾帶來的拉曼、玻色很滿意。 

 要是這兩位有科學之城的研究經歷,那麼以後再宣傳起來就有底氣了。 

 連他娘印度人在科學之城學習後,都能獲得諾獎,你們還不趕快來嗎? 

 很快,李奇維和泰戈爾就互相介紹了彼此的隊伍。 

 雙方也開展了友好的學術交流。 

 泰戈爾此行的目的,除了把玻色和拉曼介紹給李奇維,另外就是想了解一下科學之城的具體情況。 

 未來這裡必定會成為亞洲的科學中心,印度也想早做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