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352章 時代需要領袖的聲音!科幻神作《蟲子》!(第2頁)

 想到這裡,巴納德嘆道: 

 “可惜了,《告全世界科學家書》雖然寫的很好,但普通人看的很少。” 

 “不然,要是全世界的人都能學會博愛,反對戰爭,那該多好啊。” 

 哈勃也微微一嘆,科學家的圈子畢竟有著自身的封閉性,很難大規模傳播。 

 哪怕是以布魯斯教授的地位,也無法打破這種限制。 

 更何況,現在戰爭愈演愈烈,大部分科學家甚至都不敢出門了。 

 對此,哈勃也很無奈,他還是決定老老實實潛心自己的研究。 

 戰爭總會消失,而真理永存。 

 ----------------- 

 戰爭確實會消失,但其存在的過程,對世界造成的損傷卻永久存在。 

 歐洲的戰爭超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非但沒有儘快結束,反而隨著更多國家下場,整個歐洲都亂成一鍋粥了。 

 除了諸如荷蘭、丹麥、瑞典、瑞士這樣的小國保持中立外,英法德已經全力備戰。 

 戰爭的烈度也逐漸提升,甚至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 

 飛機、坦克、潛艇等。 

 李奇維之前文章的內容被應驗了。 

 科學家對於戰爭的影響確實很大! 

 他們真的可以發明毀滅力十足的武器。 

 這一刻,大家知道了德國為何要扣押愛丁頓等人了。 

 說不定對方就是研究新型飛機呢。 

 華夏的觀察團得知這些武器的消息後,都傻眼了。 

 對方和國內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軍事水平。 

 要是西方聯合起來,瞄準亞洲,那後果簡直不可想象。 

 沒有任何人可以抵擋這股鋼鐵洪流。 

 讓亞洲人慶幸的是,這場戰爭主要發生在歐洲。 

 無數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全球各界對於戰爭的反對和抗議聲越來越多。 

 人們厭倦了戰爭!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文學大佬們出手了。 

 瑞士,日內瓦。 

 作為中立國,瑞士在戰爭爆發後,湧入了無數的厭戰反戰人士。 

 其中就有法國作家羅曼羅蘭。 

 1914年9月15日,羅曼羅蘭在《日內瓦日報》上發表《超然於紛爭之上》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他採取了高高在上的超然態度,不站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本土立場上。 

 他反對一切愛國主義。 

 他在文章中說道:“我痛苦萬分,想一死了之。” 

 “生活在這種發狂的人類中,無可奈何地看文明崩潰,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這場戰爭是歐洲幾世紀以來最大的災禍。” 

 “我們寄託在人類博愛上的神聖希望在破滅。” 

 文章一經發出,就在知識界引發了震動。 

 羅曼羅蘭反對愛國主義的思想,飽受巨大爭議。 

 連他曾經的朋友師長,都和他劃清界限。 

 他甚至被法國人罵成“賣國賊。” 

 “我們的士兵們在前線英勇作戰,羅曼羅蘭竟然在背後發文說不能愛國。” 

 “真是可恥的文人。” 

 “他以為他是誰,連布魯斯教授都支持為國而戰。” 

 “這就是虛偽的文人。” 

 一時間,羅曼羅蘭成為眾矢之的,只能躲在瑞士。 

 幸虧得到他的好友茨威格的照顧,不然恐怕會精神失常。 

 茨威格是奧匈帝國的劇作家,他和羅曼羅蘭一樣都是反戰先鋒。 

 在羅曼羅蘭之後,他也發表了反戰劇作《耶雷米亞》。 

 除了他們兩人,還有很多文學界的人士,加入了反戰的行列。 

 比如毛姆等人。 

 然而,他們的思想都太極端了,或者說太聖母了。 

 如此就會惹怒很多被戰爭思想裹挾的普通人。 

 在普通人眼裡,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是勝於一切的。 

 任何企圖否定國家的人,都會受到質疑和抨擊。 

 此外,這些文學大佬們的文章,一個個用詞考究,邏輯縝密。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體現了極高的文學性。 

 但是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就不友好了。 

 哪怕其中的邏輯是對的,普通人也感受不到。 

 所以,這些反戰文章無法大規模傳播。 

 甚至下次再爆發戰爭,這些大佬們還得再寫一篇。 

 “這就是小說為何更有生命力的原因。” 

 婆羅洲古晉的海邊別墅內,李奇維喃喃自語。 

 此刻,他正坐在書桌前一邊思考,一邊寫書。 

 透過眼前的窗戶,他能看到王路遙和香嵐正帶著孩子們在海邊玩水玩沙子。 

 隔著老遠,都能聽到那清脆的歡聲笑語。 

 李奇維會心一笑。 

 他將用盡一生,守護這份美好。 

 小說《蟲子》已經寫完,只差幾個地方的修改了。 

 李奇維為了省事,他一個人寫了華文和英文兩版。 

 沒辦法,裡面的很多專業術語,他擔心翻譯人員搞不定,影響了小說的質量。 

 李奇維作為當世科學界第一人,他的身份就決定了他必須發聲,而不能裝聾作啞。 

 這是榮譽帶來的責任。 

 而羅曼羅蘭的事件讓李奇維慶幸,幸虧他選擇的是小說,而不是說教類的文章。 

 後世關於反戰題材的文章實在太多了,膾炙人口的也有很多。 

 然而它們都不適合在這個時間點發表出來。 

 甚至批判的角度也不合適。 

 所以,他才需要對《蟲子》進行修改,砍去很多無關的內容,使之符合這個時代。 

 在這篇小說裡,李奇維著重描寫人類作為一個整體,與外星文明的戰爭。 

 小說裡的人類文明,軍事實力完全碾壓現在這個時代。 

 那裡的五大國隨便派出一個,甚至能暴揍整個世界。 

 然而,即便是如此強大的人類文明,在面對為了尋找棲息地的高級文明時,脆弱的宛如紙糊一般。 

 人類引以為傲的太空戰艦,面對外星文明的武器,就和玩具差不多。 

 艦隊甚至連外星人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就被全滅了。 

 而對方僅僅是派出了一個名叫水滴的神秘飛行器。 

 在小說裡,李奇維用嚴謹的物理理論,論證了水滴的製備原理。 

 並且預測了電磁力和引力之外的第三種力:強力。 

 他用極其科幻的語言,解釋了強力是如何牢固,讓水滴無堅不摧,水火不侵的。(見260章) 

 這種超級硬核的科幻小說,是這個時代的人從未見過的。 

 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海底兩萬裡》,充滿了想象力,但是沒有科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