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全球邀請李奇維,只為一個參會名額(第2頁)
幾個諾獎大佬是必須要單獨去見的。
人家公開發文支持自己,李奇維必須以禮相待。
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丹麥......
李奇維幾乎把歐洲跑了個遍。
得益於他之前走過好幾回了,這一次輕車熟路,所以反而節省了很多時間。
每到一處,李奇維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學校內的師生全都瞪大眼睛看這位傳奇物理學家。
對方隨便的一個舉動,就能讓物理學界集體高潮,風起雲湧。
尤其讓那些年輕的學生們無比崇拜。
覺得做學術能做到這種地步,一生無憾了。
李奇維也沒有辜負人家的盛情,不僅每到一處都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而且還和對方進行交流。
但是當有人問他,到底會邀請哪些人時,李奇維只是呵呵一笑,避而不談。
這更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除了歐洲,美國的邁克爾遜教授也發來了華麗的邀請函。
李奇維對此只能抱歉,他實在沒有時間過去。
這個時代,從英國去美國,只能坐船。
從倫敦出發,根據船隻的不同,大概要10天左右才能達到美國。
這一來一回就是二十天,中間再出什麼小問題,一個月就沒了。
不過,他在回信中表示,自己一定會去美國一趟,到時候專程拜訪。
李奇維這次倒不是什麼客氣話。
美國他是肯定要去一趟的,甚至還會帶上張茂東一起,這關係到接下來他的佈局。
美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紅利,異軍突起,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無數的大公司也跟著紛紛崛起。
那裡有數不盡的財富和資源。
而且美國的崛起方式,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網羅了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科學家。
給他們提供了優異的生活環境。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一點極為難得。
李奇維甚至在考慮,他的科學之城是不是也可以學習美國。
等到戰爭爆發,他就號召全世界的科學家去那裡避難,薅美國的羊毛。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要親自去美國看看,這個時代那裡有什麼樣的風采。
而現在,他還是專心經營歐洲。
此次學術交流的最後一站是瑞士。
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瑞士物理學家齊聚伯爾尼大學,歡迎李奇維的到來。
就連格羅斯曼也趕過來了。
他於兩年前從希爾伯特那裡博士畢業,如今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擔任數學副教授。
曾經的三人組,年輕氣盛,意氣風發,如今個個功成名就,貴為教授。
李奇維感慨萬千,和愛因斯坦、格羅斯曼重重地握手,隨後在眾人的簇擁下,前往會議室。
愛因斯坦給李奇維介紹了迎接的幾人。
“這位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韋伯教授。”
李奇維點點頭,這不就是他第一次見愛因斯坦時,對方的導師嘛,後來不關注學術,導致愛因斯坦和他關係很差。
看來現在兩人已經和解了。
“這位是蘇黎世大學的克萊納教授,也是我博士期間的導師。”
這位更是堪稱走眼第一人,錯過了一個絕世天才。
“這位是國際度量衡局局長,紀堯姆博士。”
李奇維聽到這個人,來了一點興趣。
因為紀堯姆獲得了1920年的物理諾獎。
不過,他的研究成果就值得玩味了。
諾獎的頒獎理由是:關於發現鎳鐵合金對於物理學精密測量的重要性。
這位老兄的研究方向是各種合金的性能。